】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策略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25-01-12 00:32:35


 
  (四)经济增速放缓,压缩两岸合作空间

  据《第一财经日报》等多家传媒数据,近期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下挫,全方位影响市场行情。美日欧经济增速持续下调,日本二季度 GDP 增速下修至2.9%⑨,三大发达经济体显着放缓的信号,导致亚太市场大幅下挫,也对中国经济造成拖累。中国8月份能源进口增速数据较上月降幅明显⑩,预示国内消费需求和对外贸易有待提振。经济实力与经贸互动是闽台有机体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活力下降意味着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等遭遇消极影响,这对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构成严重挑战。

  四、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秉承习总书记对台工作方针、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结合当前台湾的存在焦虑和两岸互动实际,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提出如下策略。

  (一)强化闽台人才经贸交流,创设坚实物质条件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巩固提升海峡两岸人、财、物交流互动是满足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生理性需要。需持续扩大两岸贸易规模,加深经济互补融合,增强两岸人力资源的互动交流。当前台湾对大陆赴台政策持续收缩,大陆尤其福建,要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谋求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成长,鼓励台湾年轻人来闽求学、就业、留居、通婚、生育、养老等,两岸人员长期大范围持续流动,共同生活、协同工作,形成互助共赢意识,是激发两岸命运共同体生命活力的有力举措,是阻绝台湾“日本殖民情结”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关注的是,据2020年12月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数据,台湾来大陆工作人员数近十年显着下降,相对总体出岛工作人员比例由原来的61.7%降至53.4%⑪,表明大陆对台籍工作人员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这一现象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全方位反思现有的闽台人才经贸交流模式、政策、法规等,开拓、优化和创新思路方法,提升对台人才的吸引力,让他们“想来”、“能来”、“乐来”,留住人才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台胞在大陆安居乐业。

  (二)精准打击台湾分裂势力,塑造安全发展环境

  增强台当局的存在焦虑是重要的政策目标,打击“台独”势力、压缩台当局在国际的政治影响力,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满足两岸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反分裂国家法》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挫败“台独”分裂图谋提供坚实法律依据,颁布以来,在促进两岸良性互动和引导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诉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法案及相关规定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约束“台独”分子行为,调查惩处违犯者,增强《反分裂国家法》的威慑力,让践踏红线者胆寒,为两岸命运共同体发展塑造安全的内外环境。继续压缩台湾的“邦交国”数量,打击敢于违反一中原则的外部势力,以维护祖国统一。要让台当局明白:两岸关系是台湾涉外关系的基石,只有回归正轨,台湾才有良好的涉外环境,发展才有空间,政治层面的生存焦虑才会消失。

  (三)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两岸民众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

  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一脉相承,构成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灵魂与自我。自我需要整合过去、现在与未来,形成身份同一性,才能更好激发个体发展潜能。实践中用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发掘两岸发展史料,唤醒文化背后的“集体潜意识”,拓展共同体记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纽带。鼓励学界探索两岸各种无法割舍的关联,人物和事件的历史痕迹与交互脉络,发掘律法、信仰,风俗习惯等蕴含的闽南特色及中华文化基因,强化闽南文化符号系统。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寻根、学术交流、文艺演出等的交流互动,如利用文庙、妈祖庙、保生大帝庙、关帝庙等组织丰富的民间信众活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是需要讲述的,心理治疗上强调同样的故事从积极的方向不断讲述,会塑造出积极的性格。推动各种形式的闽台家庭、家族口述史研究,讲好家庭家族奋斗史、迁徙史,给后辈以精神启迪,提升两岸命运共同体精神凝聚力;创新中华文化的传播模式,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风靡网络的《黑神话:悟空》就是成功的案例,未来要开发更多融合中华文化基因的作品,把年轻人的民族意识与自豪感调动起来。该策略主要满足共同体归属与爱的需要,该需要在适当的物质和安全保障下是共同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搭建互动平台,鼓励台胞为两岸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重视台胞的建议和需求,搭建互动平台,广开建言通道,满足共同体的尊重需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笔者通过访谈发现,目前在大陆工作的台胞,经常担忧未来养老问题,又如购买不动产贷款、生育、教育等政策,也让他们感到困惑。要搭建互动平台,让台湾同胞有“求”即可“诉”,有“诉”即可“回”,切实保障台湾同胞被公平公正地对待。各地根据实际,设立台胞服务站,网络、现场互动结合,如在市政服务中心建立专门工作站,提供信息咨询、意见收集及纠纷协调等服务,可参考或纳入12345政务服务平台系统。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实效,定期发放方便台胞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南等,做好宣传告知工作。鼓励台胞为大陆的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祖国统一等进言献策,激发互助关爱意识,为示范区建设创设良性生态环境,激发两岸命运共同体发展潜能,提升彼此的信赖感与心灵契合,增强两岸一家亲意识。

  (五)改善两岸民生,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改善民生、为民众谋福祉,是两岸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任务,是作为有机体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属于自我实现需要阶段,该需要的满足伴随了充实、有价值和幸福的体验,对祖国统一大业有很大的感召力。实践中需关注两岸民生,加强监督,如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台当局不顾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将抗疫政治化;近年民进党当局不断将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扣上政治帽子,阻挠民众信仰自由,恶意阻挠台立法机构对监督制衡台当局相关法案的正常表决工作,损害岛内民众的政治诉求等⑫,对于台当局罔顾台湾民生的做法,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提出抗议和批评,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台胞要和平、要交流、要合作、要发展、要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要不断提高两岸民众的工作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感价值感,激发起内生发展的精神内核,从而增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耐挫力和心理弹性,自觉抵制内外干扰,消除“日本殖民情结”对台湾社会的不良影响。

  综上分析,上述五方面策略基于五层次需要的满足提出,从发生发展角度看,是依次递进的关系。首先建设起一定的人、财、物基础后,催发共同体产生对稳定安全的需要,进而追求身份认同与归属感,发展起亲近相爱的愿望,在亲近相爱过程中,相互尊重、积极互动,不断实现心灵契合,自觉投入到求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实现之路上来。上述五层次需要彼此依赖、不可或缺,因此追求各层次需要的整体系统满足是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闽南师范大学台湾现实社会与政治研究专项“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阈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策略初探”(MSTW2024009)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中国新闻网,国台办:不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EB/OL],(2024-09-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867106777111766&wfr=spider&for=pc.

  ②朱虹、袁佳,殖民与反殖民: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文化政策研究[J],闽台关系研究,2024,(01):90-106.DOI:10.19357/j.cnki.35-1295/d.2024.01.010.

  ③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专区,福祉衡量指标[EB/OL](2021-05-31),https://www.stat.gov.tw/ct. asp?xItem=41132&CtNode=6408&mp=4.

  ④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历年失业者之平均失业周数——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与类别分[EB/OL](2018-11),https://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year/106/table22.xls.

  ⑤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历年教育程度别失业率[EB/OL](2019-04),https://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year/106/table21.xls.

  ⑥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专区,主要国家(地区)失业率比较[EB/OL](2021-01-19),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5100&ctNode=519&mp=4.

  ⑦游力亮、许雅峰,鱼与熊掌,皆不可得:台湾地区发展与安全双重失调[J].统一论坛,2024,(03):55-56.

  ⑧叶晓迪,大变局下美国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逻辑[J],台湾研究集刊,2024,(04):15-31.

  ⑨路虹,全球经济增速正在放缓[N],国际商报,2024-09-11(002).

  ⑩周艾琳,全球经济放缓打压需求油价创一年半新低[N],第一财经日报,2024-09-12(A01).

  ⑪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专区,2020年台湾人赴海外工作人数统计结果[EB/OL],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6643&ctNode=6395&mp=4.

  ⑫王子旗,对民意“宣战”的恶果——评赖清德操弄阻挠台立法机构改革风波[J],两岸关系,2024,(06):18-19.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2月号,总第324期,P101-105)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