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5000年文明史表明,国家和地区兴衰有其历史规律。根据世界历史的兴衰规律可知:一个大国的鼎盛一般不超过100年;一个大国的续存一般不超过300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其将人类工商文明带到了顶峰;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个角落;18世纪是荷兰的世纪,资本主义贸易模式开始兴盛并传播,成为工商时代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17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无敌舰队横行海洋,四处掠夺财富为所欲为;16世纪是葡萄牙海权开启和西方文明兴起的时代;15世纪是突厥人的时代,奥斯曼帝国崛起,称霸西亚;14世纪是明朝兴盛及随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从明朝往前推700年,是公元7世纪唐朝把中华文明带向鼎盛的时代,让中华文明远播海外;从唐朝再往前推700年,是公元前后汉朝创造中华文明繁荣的时代,奠定了汉文化的基础;从汉朝再往前推700年,是2800年前西周时期中华文明一度兴盛的时代,众多思想家由此诞生;从周朝再往前推700年,是3500前殷商时期中华文明形成的时代,甲骨文就是最好的印证;从商朝再往前推700年,是4200年前夏禹时期中华文明启蒙的时代,诸侯分封制开始推行;从夏禹再往前推700年,是5000年前炎黄时期中华文明发端的时代,华夏民族开始融合发展。中华文明曾经历过七个轮回的大繁荣,能否在21世纪中叶迎来第八次大繁荣,顺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达成和平崛起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还要看中国人的智慧。
为什么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原住民国家?为什么5000年来中华文明非但没有中断反而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处于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这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繁衍、发展和繁荣的地带,也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集中地。从6000年前到1500年前(公元5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主要生活在这一纬度的地区,因为古代技术的限制,越往北走,越属于苦寒地带,就越不适合人类从事全天候的劳动,生产效率就越低;往南走则属于炎热地带,也不适合人类从事复杂的劳动,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生产效率也不高。纬度决定了温度,温度决定了环境的舒适度,环境的舒适度又决定了人的勤劳程度,人的勤劳程度最终决定了人的才智。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和“基建狂魔”,不仅因为具有庞大的劳动力供应量和相对廉价的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个纬度的中国人勤劳勇敢、刻苦耐劳、聪明能干,从而产生极高的生产效率。纵观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也是出现在这个纬度。然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出现了文明中断,只有中华文明得以一脉相承,其中缘由需要从多维的视角来认识。
四、以多维的视角认识世界之变:文明碰撞危机四伏,利益冲突矛盾加剧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涌现出不同类型的文明。从现存文明的人口规模及其传播影响的地域广度来看,大致可分为四大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是现存文明中历史最悠久的文明,由于其处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地理单元中,5000年来一脉相传,演化进路从未中断,成为东亚大陆板块文明的主导者,形成了汉文化圈,包括日本群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等;印度文明是现存文明中历史第二悠久的文明,3500年来断断续续,演化进路时有中断,不时有新的主人入主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但其凭藉人口优势,最终成为南亚次大陆板块文明的主导者;基督教文明自公元元年诞生以来,经历过1500年的中世纪黑暗期,最终通过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工业革命、技术发明等一系列运动,逐步演化成世界文明的主流,同时也是欧洲、美洲大陆板块文明的主导者;伊斯兰文明作为现存四大文明中最年轻和深具活力的文明,经过1400年的演化进路,通过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的不断洗礼,逐渐成为西亚、中亚和北非板块文明的主导者。上述四大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融合,共同谱写人类文明篇章。中国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