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题:从融合发展逻辑看台湾民众的“两岸融合认同” 作者:何慧俐(台湾),天津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王甜铃(天津),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助理
【摘要】自1987年10月台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大陆出台众多惠台政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台湾民众对两岸融合认同的提升可以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合发展的成效中;但美日因素、民进党当局及台湾民众群体意识等因素也对两岸融合认同形成了阻碍。通过探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制度认同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可以建构并增进台湾民众的“两岸融合认同”,共同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前言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大陆不断加强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并深化两岸融合发展。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充分发挥福建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独特地位,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除此之外,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海峡青年论坛等民间交流活动方兴未艾,有力促进两岸同胞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增进彼此认同感并增进心灵契合。
结合2018-2023年台湾民心动向调查的数据结果来看,2018年两次调查中均有半数左右的台湾民众认可“九二共识”、认同一个中国;2019年民调中有近六成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印象较好。①而经过2020年之后两岸局势紧张发展,台湾民众对待两岸交流的态度也发生转变,认可增加与大陆互动的比例由2021年的64.2%降至2023年的58.8%;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的意愿由2018年的18.2%减至2022年底的10.2%。〔2〕对待“战争”问题一直多数保持着“台湾没有做好准备”、“不愿意自己或家人上战场”、“发生战争后双方应协商和谈”等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两岸和平调查中,尽管两岸关系仍旧紧张,有74.4%的台湾民众认为应该增加两岸互动,并且有67.5%的民众清醒地意识到美国只是利用台湾来控制大陆,如果发生战争,46%的民众认为美国不会实质性地帮助台湾打仗。③最新民调数据显示76.7%的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9.2%的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8.1%的民众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④较2022年5.3%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有较大提升。⑤因此,从两岸融合发展的数据及现状来看,大陆应当更加积极促进两岸各领域、多方面交流、提高台湾民众的“两岸融合认同”。
顾名思义,“两岸融合认同”包括两点:一是台湾民众对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的认同度;二是台湾民众对“两岸是一家人”、“两岸应融为一体”的认同度。两岸融合发展与两岸融合认同之间为包含且相互促进的关系,可共同以和平的方式助力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前文中的民调数据,尽管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认同感有呈现向好趋势的机会,但民进党上台后推动“文化台独”等种种表现,显示需要加强对于两岸融合认同的重视。本文将从旨在促进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大陆惠台政策入手,探究台湾民众的两岸融合认同形成与演变,以更有利于达成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
二、两岸融合发展现况
(一)大陆对台政策进程
自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商讨结束两岸对峙状态、首倡“通邮通航通商”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总体趋势为从隔绝走向交往、从紧张动荡走向和平发展⑥;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口头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确立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解决台湾问题的历程中,从开始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以国民党为谈判对象,到后来更加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十五大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的方针;十六大明确“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十七大继续“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坚决不变”,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台湾人民身上,这是根据台湾政治社会形势变化做出的转变,幷在之后的思想中得到体现。十八大提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十九大坚持“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二十大提出“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2024年习近平提出“为两岸同胞谋福利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展示了大陆在团结台湾同胞方面的真心实意。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倾向武力解放台湾,自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后,“一国两制”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从党的十四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均明确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愿与台湾各党派展开交流协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近四十年来,大陆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88年国务院成立台湾事务办公室,同年公布《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的融合与繁荣发展。1991年《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对两岸人民的往来秩序进行规定。1994年公布《关于进一步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若干问题的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在促进两岸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对台胞的正当权益进行保护。
2005年面对两岸关系的复杂严峻形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从法律层面划定红线。为落实两岸的农业合作,国台办2007年公布《台湾农民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08年以来,为两岸经济合作搭建起制度化的平台,两岸两会2010年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鼓励台胞来大陆创业投资,深化两岸经济贸易发展,大陆在2011年和2015年公布《关于开放台湾居民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的通知》、《关于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的通知》;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简化台胞往来手续,大陆在2015年取消台胞签注政策,还于2017年公布《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大陆从事律师职业管理办法》,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
近年来,两岸融合发展政策走上快车道。2018年,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给在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年《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废止〈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学习、居住、生活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台胞在大陆就业不再需要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2019年《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出台;2020年、2021年《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帮助台企参与大陆高质量发展;2022年公布《关于做好台湾居民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工作的通知》,是继2011年和2015年之后又一支持台胞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新举措。2023年,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农业农村部2024年出台《关于农业农村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积极促进两岸农业农村合作交流、融合发展。
(二)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效
从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后,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往来断绝的局面, 1987年以来两岸逐步展开各个方面交流融合。尽管两岸融合发展屡屡遭到“台独”分裂势力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阻碍,但在大陆惠台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两岸人民要交流、要融合的意愿势不可挡,台湾民众的两岸融合认同切实体现在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效之中。
1. 政治交流成效
自台湾放开大陆探亲后,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政治基础上,双方实现两岸领导人会晤,建立起两岸双方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
1990年台湾当局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来解决两岸人员交往中产生的各种问题;1993年“汪辜会谈”是两岸高层的首次接触商谈,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和走向和解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1998年的“汪辜会晤”拉开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2001年开始,海协会相继邀请新党、亲民党访问团赴大陆访问,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率团访问大陆;2008年胡锦涛会晤吴伯雄达成多项共识;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访问大陆;2008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2014年2月大陆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共同推进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2015年两岸领导人在新加披举行首次会面,会中多次强调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
此外,在两岸海峡论坛、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亚运会等活动中,两岸政党人士交流沟通、聚同化异,共同发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涉的声音。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2023年、2024年连续两次带领台湾青年踏上大陆进行祭祖、交流等活动,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展开座谈,对于增进台湾青年一代的认同感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