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神秘“会商”:北大为何惊吓了我们?

http://www.CRNTT.com   2011-04-01 14:10:21  


会商学生制度让北大陷入舆论漩涡。
  中评社北京4月1日讯/3月24日,《北京晚报》发表一篇名为《北大会商十类“重点学生”引争议:“思想偏激”学生成异类?》的报道,很快引起了国内媒体广泛关注。事后,为何北大学工部尚算清楚、明白的解释不能够平息舆论的不安?为何一项仅仅是“服务学生”的工作会被解读成学工系统争夺它不该有的权力??广东《时代周报》昨天登载曾园的文章“神秘会商制度:北大学工部为何惊吓了我们?”:

  3月24日,《北京晚报》发表一篇名为《北大会商十类“重点学生”引争议:“思想偏激”学生成异类?》的报道,很快引起了国内媒体广泛关注。

报道疑点重重

  先不谈事件本身,在我看来,从新闻专业角度,这篇稿件尚存不少疑点,从表面上看来,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从去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会商的‘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而“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

  但是,该文的作者对“会商”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细节没有一个字描述,除了“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查晶”,并无其他明确采访对象,报道中的不少信息,比如“引起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也有北大学生表示支持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等等,也都是用泛指大而化之进行描述。特别是他提到的那句北大学生所说的:“有些学生太嚣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诋毁北大,应该将他们送到疯人院去。”时间、地点、人物这些新闻基本要素一概欠奉。实在是有硬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