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神秘“会商”:北大为何惊吓了我们?

http://www.CRNTT.com   2011-04-01 14:10:21  


 
“服务学生”抹不去历史怆痛

  为何北大学工部尚算清楚、明白的解释不能够平息舆论的不安情绪?为何一项仅仅是“服务学生”的工作会被解读成学工系统争夺它不该有的权力?

  一方面,学工部仍然没有讲清楚目前的试点工作的具体情况,会商工作究竟如何进行大家仍旧是一头雾水。如果是具体的会商内容因为涉及到学生个人隐私需要保密,那么会商的次数、比例、老师的工作详情应该透露一些。否则将一个面目模糊的涉及到学生精神领域的措施马上推广到全校毕竟不是一种妥当的方式。在北大学工部的官方网站上,我下载了《辅导员深度辅导典型案例模板》,格式非常简略,跟中学生考评没有多大差别。难以相信它就能解决全球心理专家都难以界定、难以解决的“网瘾”问题。另一方面,承担重要职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链接无法打开。相关学生“心理问题”的信息根本无法知晓。

  更重要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对集体精神管制有着痛苦的回忆。“思想偏激”、“心理脆弱”当然可以指向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让人感受到“会商”机制的确势在必行,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稍有了解的人往往会想到“狠斗私字一闪念”等针对个人思想的控制活动,这些活动的结果几乎都是事与愿违的。如果不定义清楚“思想偏激”就开始对它进行管制,那么管制方在这块“权力洼地”中就有可能成长为令学生警惕的、模糊神秘的强制权力拥有者。这,恐怕才是一篇语焉不详报道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社会公众内心惶恐不安的真正原因。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