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 
中评智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http://www.CRNTT.com   2020-11-01 00:02:04  


 

 
  然而,在中国这个近百年遭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到自信心尽失的民族,甚至可以说迄今依然深深受困于后殖民主义心态的民族,企图重建“理性”的“民族自信”原本就是巨大的工程,必须满足三个要件:其一是中国发展的实际成效;其二是中国政府的表现和倡议;其三是现实事态中,对比中西方的效果。在第一方面中国发展的实际成效,这一点已经无需太多描述,不论是以西方的指标,或是中国人民生活的事实感受,都证明了中国的快速崛起,而且在崛起之中,不断面对问题,也不断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二方面中国政府的表现和倡议,在倡议部分,中国共产党做了许多,“四个自信”自然是最直接、最简洁的倡议。至于表现则是见仁见智的评价,不易有客观的标准,但是从美国政府尤其是特朗普政权的反中作为,我们可以说,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因应,美国的霸权主义在“反中”的作为上可能早就得逞,这一点大家应该都心里有数的。至于第三方面,应该说对抗这场新冠疫情,为不同制度的国家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治理表现,无疑是及时提供了明显而清晰的佐证,尤其是中、美两国的对比上。如果我们以国家必须提供给人民一个相对安心、安全的生活场所为标准,那么中国的治理能力明显地优于美国。这种优越性绝对不是简单的领导人的作风、性格或能力的差异,最主要差异更表现在经由不同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政治制度的不同。换言之,从“应急”的角度看,现行中国的制度是优于美国的制度。一旦中国人真正理解到中国自己的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和因应重大事故方面,确实是符合中国需要的制度,从而建立和提升中国人的“理性自信”,则其他方面的自信也自然容易建立。所谓“理性自信”是不盲目相信自己的标准是“普世”的,不会承认自己的标准是历史的终结;相信自己的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因地制宜,必须因俗而易;所以自信而不是自傲,自信而不是自大,更不至于出现西方话语权所担忧的狂热的、扩张的民族主义。 

  当然在中国仍有若干执迷不悟者,如大陆的许多被称为“带路党”型的所谓“公知”,更不说台湾当局到民间、绝大部分患斯德哥尔摩症候的政客和“知识分子”,完全以“崇洋媚外”为唯一标准。所幸如今的中国上述三个要件齐备,从国家到社会,从精英到市民都具备民族反思的条件和氛围,加上中国共产党对此问题的重视,应该说有了较好的条件面对中华民族的后殖民心态。中国共产党在2016年5月18日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③从学术中国化重建民族的自信心,应该是直指中华民族的后殖民心态病症中最为核心的问题。近现代几乎全部学术学科的典范,都是西方学术界所建立的学术议程、学术分类、学术训练、学术问题、学术方法、学术名词、学术标准等,中国学界几乎是全面移植,包括中国传统的知识也必须按西方学术加以改造、包装,学术的被殖民现象,已经“内化”为知识的“唯一”发源地,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从“学术层面”反省“后殖民”现象,是反省全民族的“后殖民”心态的预先性、基础性工作。如果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不能重建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典范,则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这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