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据人民网报导,李树涛,1972年生,辽宁凌海人。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机器人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智能融合感知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太空中一颗颗人造卫星包围着地球,织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的“天网”,大到山丘、河流,小到村居、街道,都可以清晰观测。在过去,受制于单位时间内空间与光谱信息的采样极限,遥感成像一直难以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图像。
湖南大学教授李树涛(见图右四,蒋乾坤摄)带领团队攻克多模图像融合与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推动我国遥感成像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强化技术攻关,获取物质精细光谱
“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与识别,就像炼就‘火眼金睛’一般,能够获取物质的精细光谱‘指纹’,进而精准识别物体材质与成分。”李树涛说。1998年,我国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还没有起步,当时在湖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树涛,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李树涛敏锐地意识到,多源图像融合理论方法在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满足国防安全、环境监测、农业管理等领域的需求。
方向虽然明确,但突破之路却很艰难。受制于单位时间内空间与光谱信息的采样极限,过去的遥感成像手段难以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图像。通俗来说,想看清物体的空间大小和形状,就难以看清物体具体的材质;想看清材质,就会牺牲空间大小和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