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饭点,项目部修理厂厂长张红山抓紧时间扒了两口饭,就往工地赶去。他主要负责工地上机械设备的维修。吃饭前,他得知工地上一辆小型振动碾坏了,为了不耽误下午施工,他想利用午休时间把机器修好。张红山的徒弟塔尼在旁边协助。
塔尼是当地人,不久前在工地举行的焊工比赛里拿了奖。提到师傅张红山,他竖起大拇指:“我的中国师傅很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他。我跟着中国员工学到了很多技术。”
目前,上达岱水电站项目有柬籍员工800多人。项目和国内大学合作计划开设中文工坊,为当地员工进行中文和电力技术培训,助力当地培养水电人才。
“水电站的修建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
每年的汛期是柬埔寨达岱水电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员工刘艶新最紧张的时候,在接到上游水库泄洪通知后,她要跟当地政府沟通联系,随时关注下游村镇的情况。达岱乡坐落在达岱河边,距离达岱水电站不远。有几次汛情严重时,她半夜跑到达岱乡,守着观察情况,直到洪水水位下降。往达岱乡跑得多,她跟这里的村民也慢慢熟悉起来。
一进村,61岁的村民艾木就热情地跟刘艶新打招呼,把记者一行迎进他的小卖部。
“没建水电站前,到了雨季河水上涨,水要漫到那么高。”艾木比了比小店的房梁,现在有了水电站,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中国企业在村里安装了警示牌、水尺、监控器等,帮助监测汛期河流水位。
傍晚时分,夕阳下的达岱河泛起金色的波光,几艘小船停泊在河边。这是村子里几户人家集资买的船,用来载着游客到雨林里游览观光。艾木说,以前河流状况不稳定,游船观光是不可能的,“水电站的修建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
结束在村里的活儿,刘艶新又跑到市区,为水电站采购物资。到了农贸市场,不时有商贩跟刘艶新打招呼:“好久没来啦!”“最近是不是瘦啦?”“想买些什么呀?”……刘艶新2007年就到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来,当地很多人都认识她。“同事们开玩笑说,我到这儿可以靠‘刷脸’购物。”她说。
水电站的建设,在中柬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加深了双方的瞭解与信任。刘艶新说,当地村民找工作遇到困难时,都会找她。他们说:“跟着你们干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