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日前,八部门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革除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遏制歪风邪气,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农村红白喜事、人情往来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成因。乡风民俗、人情世故维系着农村的人际关系,也让一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想要根除幷不容易,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推动移风易俗,要把治理陋习与转变观念结合起来,把惩戒曝光与正面引导结合起来,凝聚全社会抵制陈规陋习的价值认同,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各地可利用农闲季节和节假日,用鲜活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向农民宣讲为什么要移风易俗,移什么样的风、易什么样的俗,以及能带来什么益处,潜移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广大农村地区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本就是世代相传的优良美德。推动移风易俗,在移旧风、易陋俗的同时,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让真正优秀的乡村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民风民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陈规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各地要加强乡镇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提高综合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农民需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立足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作品,成风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文化浸润作用。
治理陈规陋习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件要事。乡村振兴,不是光看农民的口袋富不富,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要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