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承压 不改持续走强趋势
受国内外疫情持续影响,芯片等零部件供应受限,成为困扰广大车企的一大难题。部分高端车型或智能新能源汽车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方可下单或收货,车辆供应周期变长、价格提高,有可能遏制部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陆续有多家车企宣布涨价,其中纯电动汽车的价格涨幅最大。王威介绍,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比亚迪汽车在今年进行了两轮提价,每次上涨几千元至1万多元不等。同时,受上海疫情等偶然事件影响,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供给不确定性增大,给二季度的汽车生产带来一定风险。
相对产量受限而言,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于博远说:“比亚迪汽车销量并未受到涨价的影响,很多消费者怀着‘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在近期加紧下单。一些紧俏的车型订单周期已延长至3个月,个别车型已无法预订。但我们相信,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
郭焱认为,尽管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造成了一些影响,推高了制造成本,但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相对理性,并未对销量造成显着影响,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走强的趋势已经形成。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关注新能源汽车概念的网上搜索热度呈现持续升温状态。从2014年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概念的搜索指数占整体汽车市场搜索指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014年6.15%、2015年7.69%、2016年11.13%、2017年18.12%、2018年14.86%、2019年18.85%、2020年28.89%、2021年36.37%,增长势头迅猛。
郭焱认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稳定增长三个阶段。从消费者搜索指数趋势来看,自2019年起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期,市场正在将认知的累积扩散转变为实际商品销售量增长。若非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近两年的产销数据可能更为亮眼。
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文龙表示,随着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一系列自主汽车品牌日益成熟,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不仅将在国内收获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还将是中国制造进一步“走出去”的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