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对于新兴市场,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主要会带来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两方面的影响。美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期间,大规模资本流入新兴市场,造成这些国家利率下降、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最终导致经济过热。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债收益率上升,会对新兴市场带来巨大的资本流动冲击,引发资本回流美国,给新兴市场的股市和债市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本币贬值带来的通胀预期攀升可能导致新兴国家央行被迫加息,延缓经济复苏。
第一,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一方面,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一些新兴国家大规模举债,外债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由于美元走强,以及资本外流会导致新兴市场外债偿付压力加大,特别是杠杆率高的国家容易暴露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新兴国家高估值股市面临下行压力。由于疫情期间全球范围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菲律宾、巴西、韩国等国家的股市出现较大涨幅,但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美债收益率上升引发资本外流,新兴国家的股市的上升势头将会受到一定打击。
第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美元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因此,新兴国家央行为抗击通货膨胀,往往被迫加息,这会对在疫情期间本就经济疲软的新兴国家产生负面作用。
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由于中国经济复苏、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相比美国更快,所以预计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第一,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从宏观传导机制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后中美经济周期同步性大幅度提高,所以中美利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联动态势,美债利率与中国股市收益率也持续出现长期正向关系。但是,全球经济在疫情期间呈现错位复苏态势,中美两国经济复苏不同步,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宏观传导渠道作用发挥有限。
第二,对外汇市场的影响。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美元指数低位反弹,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下降,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趋势将显着缓和。同时,中国经济复苏进程较快,且海外复苏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将对人民币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因此,人民币在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贬值压力,更多的将会呈现双向波动趋势。
第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外资在中国境内的存量巨大,2021年以来,中国证券组合投资净流入月均规模较大,而且资本流动以短期资本为主。随着新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中美利差收窄,外资可能以更快速度流出,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形成一定波动作用。
第四,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在美元指数上行、Taper启动的持续影响下,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市场往往具有联动性,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中国需要加大对贵金属、有色金属等商品关注力度,保供稳价,打击投机行为。
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影响的政策建议
文章指出,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会给全球各国带来显着的溢出效应,为防范其给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带来的可能风险,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自主的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国际资本流动稳定。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中国应当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实行,同时根据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有效把握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从而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二,构建有序的外汇储备结构,推动外汇资产保值升值。由于美联储已经启动Taper,进而进入新一轮加息进程,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重新回到强势地位,所以中国可以考虑提高美元资产的配置比例,积极调整外汇的储备结构。同时,考虑到Taper会导致未来美国中长期债券供给上升,导致价格下跌,因此可以适当减持中长期美国国债,并增持短期美国国债,提高外汇储备管理能力,推动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第三,提高开放的政策沟通能力,加强世界各国协调合作。在全球经济日益开放的新时代,各国实施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所以各经济大国之间加强政策沟通就显得非常必要。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步调不一致,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态势,中国有必要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共同稳定恢复。
第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金融体系系统风险。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随之而来的国际金融风险值得重视。中国有必要针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产价格过度波动风险等方面,利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手段,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监控模型,构建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