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穿越「资源高山」
http://www.CRNTT.com   2006-03-31 18:23:50



  系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建议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因而,建立节约型社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总览全局,系统规划,综合推进。

  确立节约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所以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不能仅看经济指标,必须同时考虑到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以改变当前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而造成的浪费。节约型社会仅仅依靠主观理性来约束收效甚微,资源短缺的残酷现实并不能促使人们在行动上自觉保护资源,而经济杠杆则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产业调整是最大的节约。首先,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节约资源的当务之急。其次,应从中国地域分异规律出发,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特征和区域比较优势,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特别是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现象,形成各具特色、整体协调的产业布局,从源头上避免由于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再次,抓住中国经济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服务业,逐步形成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环境优良的产业结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以资源依赖和投资驱动为主向以3R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最后,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发展有所控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就是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应加快制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

  加强法制建设,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

  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和完善,如:要完善《节能法》、《水法》、《土地管理法》,并加大实施力度,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还要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估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

  构建节约文化,塑造节约型公民。

  要构建一个节约型的社会,首先是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来支撑,目前的资源和环境危机,不仅有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原因。文化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制约着发展的轨迹。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一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生活文化、生活哲学。首先要放弃「人类中心」、主宰世界的本体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其次,也要放弃无限度追求享乐的「高消费」生活态度。这些都需要通过日常生活去实现,「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让节约意识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变「我要浪费」为「我要节约」,变「让我节约」为「我要节约」,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责无旁贷。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突破以往制约的科技瓶颈。

  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首先,对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关的科学技术予以重视。其次,应该明确,科技创新应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而创新,应当号召科学技术界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而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第三,要改变引进和发展生产中「重硬轻软」的局面,不仅要引进设备,更要引进技术,并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走长远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人才战略,充分开发中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

  在「人口与资源」这个矛盾中,人是主动的,起关键作用,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向高效率、低能耗的技术经济结构转变,必须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本准备。中国最丰富最具开发潜力的是人力资源,因此要充分发挥比例虽小但总量大的科技大军作用,坚决杜绝人才浪费。要扩大教育范围,提升教育层次,同时发动和组织大规模的科技培训。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5年7月号,总第91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