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伯江(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
中评社香港7月9日电(记者 林艳)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前不久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表示,中日间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两国之间的竞争呈现系统性、战略性特征。对抗和对话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同步发展。从挑战的一面看,矛盾摩擦点增加,对抗竞争在走向深水区。
杨伯江表示,从邦交正常化以来的50年来看,中日关系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恢复“正常”与合作发展期,大致是从邦交正常化到1992年;二是合作升级与“政冷经热”期,大致是从1992年到2010年;三是矛盾扩散与战略竞争期,从2010年到现在。
杨伯江认为,在当前阶段,伴随着中日以经济总量逆转为象征的实力对比变化,以及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调回亚太等一些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中日间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两国之间的竞争呈现系统性、战略性特征。中日关系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双边,更包括地区多边,继上一个十年签署“清迈协定”后,共同推动签署了RCEP;另一方面,在政治安全领域的矛盾也开始超出双边,涉及到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战后秩序的法理依据、地区秩序的重构方向、联合国机构改革等关涉国际架构和国际规则的问题。总体而言,两个方面都有所上升,对抗和对话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同步发展。从挑战的一面看,矛盾摩擦点增加,对抗竞争在走向深水区。
杨伯江指出,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是在一个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多种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往往表面上看是围绕某一项具体利益、矛盾的妥协、互动,而背后是国内因素乃至世界地区局势的深层推动。影响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中日关系主要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角度:第一,中日关系的特质,包括历史、文化、地缘因素、固有矛盾等。中日关系不是中美关系,不是中韩关系,更不是中俄关系,要有所区分,对症下药。有区分才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