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时候,香港激进分子的人数很少,梁国雄第一次出选立法会议员时,是单打独斗,没有政党支持,败选了。后来,有了社民连,社民连初次以政党名义出战立法会议席,强攻公民党,黄毓民踢走毛孟静。从此,公民党走的路线也激进化了,搞了所谓的五区补选,反对派中人觉得,不激进化就得不到选票,于是争相激进化。
过去,有些香港人很自豪地说,香港数十万人上街游行,没有任何暴力事件发生,上街游行像是参加嘉年华会,还引来一些奇装异服、诉求古怪的人出来抢镜头。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人觉得反对派如此经年累月地例行公事,每年上街进行开嘉年华会式的游行,游行完毕作鸟兽散,没有意义,什么也争取不到。于是,他们开始尝试以更激进的手法抗争,在游行结束后不愿散去,而是前往包围中联办、礼宾府,反政府的示威集会也由维多利亚公园转移到政府总部。愈来愈多示威游行并没有按规定申请警方的不反对通知书,但是警方也少有采取执法的行动,长期的姑息,助长了激进分子的士气。
两地差距变化难接受
“占中”的构思,本来只是一名学者在报章提出的一个理论上的建议,但是激进分子决定把这名学者推上虎背,成了“占中三子”之一。“占中三子”谈“占中”,谈了一年多,只谈不做,终于比“占中三子”更激进的学生决定自己发难,骑劫了“占中”的计划,把构思变成真实,并抢夺“占中”的领导权。到后来,旺角出现了比学生更激进、背景复杂的“占中”者,“占中”就全面失控了。
当然,如果今日的中国仍然是中英谈判初期的中国,中国人依然是月入数十元,万元户被称为富豪的年代,香港也不会发生“占中”事件。当香港人眼中的内地居民全是“阿灿”,香港人只知道深圳是他们前往吃喝玩乐的地方,当香港人仍然陶醉于一个香港的GDP已经是中国好几个省的总和时,香港人对内地没有恐惧感,香港人认为只要保住香港的自由经济体系,香港就永远富强。但是,回归17年,残酷的现实告诉香港人,中国内地逐渐强大,中国内地居民愈来愈有钱,香港经济则愈走愈慢,GDP被上海、北京超越,很快地也会被广州深圳追上。以前远远落后于香港的新加坡,今日的家庭收入中位数是香港的两倍,平均人均居住面积更不止两倍,香港人的自尊心被破坏了。自尊心的破坏带来愤怒,带来反击、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