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也未必用敌友概念去切割,就竞争面来讲,从选举与席次角度来看,公民团体是竞争者,敌的味道比较强烈,民进党要非常小心处理这一块。他们之所以有这个空间,是因为民进党没有在做转变,所以他们用新的论述与方式包装过去绿的价值。刚才浊水兄提到,我们立场与价值都没有错,是政策有问题。但我们现在确实不是立场价值的问题,是包装的问题,民进党与这些人已经相差一大截了。市场已经转向,例如林飞帆说我是台独,大家不会觉得怎么样;可是民进党主席一讲台独,就会被打成基本教义派,这就是包装的问题。简单来说,从代言人、包装形式、到通路的不同,民进党的挑战是蛮大的。
如果不去处理,民进党不至于泡沫化,但是会萎缩得很快,包括不分区“立委”提名这块。我的看法与运鹏不完全一样,运鹏认为要保留给党内政治这一块。可是我认为过去扁政府时期、或者更早之前,总是有一些代表弱势团体席次的作为,是不是要做这善意的表示?还是要抱着反正已经拿不到票了,就切出去我也没意见?这是一个有风险的抉择,到底是要切出去,还是试着把他们拉拢过来,让他们没有正当性去筹组另一个第三势力。
对民进党来说最大问题还是两岸政策这一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对民进党来说,最大问题还是两岸政策这一块,也是刚才运鹏说的,所有民调看起来,我们只输国民党这一块。换言之,我们最后一哩路还是要处理两岸政策。民进党两岸立场唯一比较近主流民意的,是社会政策这一块,当然民调的可信度我会打个问号,所以民调中民众对民进党有“逢中必反”的印象。简单讲,民众对民进党、对国民党都有刻板印象,对民进党是say no to China,国民党是say yes to China。换句话说,民众的两岸政策是很mix的,该说不的时候要说不,说好的时候要说好。民进党的机会与挑战就在这边,什么时候说不、什么时候说好;国民党也是一样。
回到具体面,蔡主席马上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服贸政策如何处理,自经区的问题如何处理,再后面还有货贸的问题等等。服贸问题六月会期就会浮上台面,自经区也是;甚至后面一大堆两岸相关谈判协议,民进党最终还是要回到具体政策的操作面上,如何因应的问题,也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要作大胆的调整,不是全然说不,也不是全部说好,而是瞭解其中该如何拿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