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中投协上书
陈望祥的命运再次因所在部委的反复调整而发生改变。1994年,在电力工业部重新组建一年后,陈望祥离休。2001年,他来到重组后的中国投资协会,任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这个协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
其间,能源各领域开始向市场化和公司制转型。1998年,陈望祥的大学同窗朱熔基出任总理,力推国务院机构改革,电力工业部撤销,原有管理职能幷入国家经贸委;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挂牌。煤炭部降为煤炭工业局,大的矿都划归地方。2002年底至2003年初,11家电力公司成立,国家电监会挂牌,承担全国电力监管职责。
至此,我国能源格局更加复杂和多元,相较于长期以来的垄断和政企高度不分的局面来看,市场化改革方向一度让陈望祥有更多期待。
但与此同时,能源散乱管理格局的弊端也日趋严重,局势的演变再次呼吁一个强大统一的能源综合主管部门出现。
在陈望祥的推动下,2005年初,中国投资协会向国务院书面建议设立新的能源部。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越来越明显,有必要从综合的统一角度对能源发展作出总体规划。”陈望祥陈述他的理由说,“同时,中国能源的获取越来越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能源管理和协调部门参与国际间的能源对话。”
在陈望祥的构想中,这个“大能源部”的职责,应包括主导制定我国能源总体规划;主导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主导制定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对现存的能源企业进行监督。
这次上书几个月后,2005年6月,国家能源办挂牌成立。“这与中国投资协会的建议有直接关系。”陈望祥说,尽管这距离他梦想中的“大能源部”还有很大距离。
建国半个多世纪,从燃料工业部、国家能源委到能源部,新中国的能源综合主管部门三次设立又三次撤销,可谓命途多舛。陈望祥也从当年的热血青年步入华发满头的晚年,在他的眼里,中国能源管理机构的每一次分合变迁都体现了“国家治理梦想”和“国家治理现实”之间的冲突。
“直到今天,设立大能源部的根本性障碍还远没有完全破除。”陈望祥说,尽管市场化改革有所进展,但石油、电力、煤炭领域政企不分的传统依然强大,强企业弱监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历史上能源主管部门与国家计委的权力冲突使“大能源部”的梦想一再破碎,“因此,要实现能源领域的良治,就要重新厘清部委之间的权责划分,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说这话时,窗外明媚的阳光正打在米黄色的会议桌上,陈望祥脸上的老年斑在柔和的反射光中清晰可见。(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