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 中国如何建设一个负责任的知识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8:57:43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
  中评社北京7月3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的文章“中国如何建设一个负责任的知识体系?”,作者认为,政府必须主动负责,为知识分子搭建一个有效的创造平台,那就是自由;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依附政府的传统不改变,知识分子创造知识的使命感无从建立。详论如下:

  中国目前所呈现的多元思想格局,一方面符合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特殊性。历史地看,民间的思想解放会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形。第一,当中央权力衰微,其对思想的控制不再那么有效,民间的思想空间遽然增加,思想自然表现活跃。第二,社会处于转型期间,利益多元化必然导致思想的多元化。第三,国家的开放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思想,使得社会的“思想市场”多元化。

  中国当代的思想多元同开放政策、社会转型、利益多元、民间思想活跃等因素都分不开。不过,造成这种格局的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政府对思想的控制仍然很紧,甚至很严厉,但政府已经不再有能力提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代表政府利益的儒家提供社会世俗生活的思想和知识,但现在中国则不存在这样一个能够扮演传统儒家的思想供应者。同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对思想的需求急剧加大。一方面是不存在思想提供者,另一方面是社会的需求,这就必然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各方面大量进口思想和知识,或者来追求自身的利益,或者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全球化时代,无论是限制思想的流通还是思想的创造不仅不可能,更包含着巨大的代价。在这方面,中国现在面临一种困境。因为不可能限制思想的流通,政府方面已经完全放弃了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的限制。尽管进口的思想既不能解释中国,也和中国的实践不相关,但它们在中国竞争,竞争对政策和社会的影响。随着各种思想尤其是左派和自由派的激进化,其对中国各方面的政策和社会所带来的冲击也在加大。问题在于,诸多进口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担负起知识的责任呢?从“五四运动”到当代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人们,可以确切地说,传播和贩卖这些思想的知识分子少有负责者。负责的知识分子是少数,而多数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个人所属的组织利益,对社会的责任无从谈起。

  放弃对思想流通的限制,这是一大进步;但更大的问题是,中国还不存在能够解释自己、和自己的实践紧密相关、并能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或者知识体系。有关方面不仅自己没有能力来创造这种知识体系,而且也限制民间来担当这个责任。不过,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讨论过的,因为整个知识群体(无论是官方知识分子还是社会知识分子)处于思想被殖民的状态,中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创造这样一种思想或者知识体系。很显然,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巨大转型,但思想和知识体系一片空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