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新婚姻法出台让爱情变为买卖?(下)

http://www.CRNTT.com   2011-10-11 14:41:59  


 
  1990年代:物质冲击

  男版:成功的博士,国际级高新技术专家,投资美、中两地,貌端体健,重情爱家,开朗正直,离异无累,寻30岁以下,1.60米以上,大专以上,貌姣好,才气高,性格柔,目光远,愿走向世界的贞洁未婚女孩,近照多张(非艺术照)寄×××。

  女版:未婚美女,26岁,1.68米,形象策划,容貌卓群,白皙修长苗条,显丰满,气质出众,聪慧纯洁专一有爱心,寻30-36岁,1.70米以上,豁达有责任感,稳重,文化修养高,名车,物业中型公司经济雄厚未婚男士。

  —摘自1999年《深圳青年》

  热门词:肤白貌美、有事业经济基础、从事高科技产业、留学归国

  社会学家穆勒里尔认为,人类的婚姻具有经济、生育子女和爱情三大动机。现实的婚姻生活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许多复杂的考量,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贫富两极的鸿沟逐渐形成,经济条件在中国择偶观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和1980年代希望对方“有事业心”“有上进心”等模糊的潜能要求相比,1990年代的征婚广告中,女性更希望对方具备“企业管理者”、“有经济实力”、“海归人员”等能带来直接物质好处的现实条件。

  1990年代多项研究都表明,这个年代的青年在择偶时,注重对方家庭经济因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郎才女貌”的婚配模式仍然占据社会主流:经济优越的男性更直言不讳,要求女方年轻貌美。

  上海社科院的徐安琪研究员在《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中提到,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外表形象是人之常情的指标,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物质利益”和“金钱万能”曾被视作万恶之源屡遭批判,看重异性的长相、身材也曾被指责为庸俗的择偶观。随着“政治第一”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金钱、物质重新被认可为婚姻不可缺少的基础,为异性的美貌、气质所吸引也不再被指责为“生物型”的择偶观。因此,1990年代选择配偶的经济取向的强化,是对特殊年代的禁欲主义以及过于“革命化”、“阶级化”的恋爱观的历史纠正,或称之为“人性的复归”,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他们的择偶取向也将更看重个性气质或忽略物质因素。

  事实如此,经济条件在婚姻中日渐重要的同时,爱情、兴趣、品格等因素也在升值,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钱铭怡教授认为,女性择偶在注重物质的同时,也部分回归了人的本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