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价格信号透露中国经济增长三大困惑

http://www.CRNTT.com   2009-05-13 11:52:34  


 
  首先,PPI有尾随CPI波动的迹象。据对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这16个月间CPI和PPI月度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CPI的高峰是在去年2月,上涨8.7%,低谷是在今年2月,下跌1.6%;而PPI的高峰是在去年8月,上涨10.1%,低谷是在今年4月,下跌6.6%。按照通常所说的传导机制,上游的PPI应领先于CPI。但事实正好相反。怎么来解释这一现象呢?很显然,CPI是居民最终消费的反映,CPI的波动领先于PPI,这个事实表明,近几个月来是最终消费决定了价格走向。

  其次,PPI比CPI波幅更大,表现得更为极端。从最近这16个月的月度数据看,CPI的振幅为10.3个百分点,而PPI的振幅为16.7个百分点。而在今年4月的CPI数据中,食品下降1.3%,非食品下降1.5%,消费品下降1.5%,服务项目下降1.4%,降幅都在2个百分点之内。但同期的PPI数据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8.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7%。同比降幅明显高于CPI。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其一,经济景气还未好转,供求关系很不稳定。CPI和PPI在16个月内上蹿下跳,表明需求不稳,企业生产更是在忐忑中运行。其二,企业赢利前景难测,利润趋势不容乐观。对企业来说,CPI和PPI的大幅下滑,意味着利润空间将被大大挤压。其三,经济刺激政策效果如何,有待观察。自去年11月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来,已有5个多月时间。虽有时滞效应,但投资力度如此之大,还没有在价格上反映出来,未免有些蹊跷。

  由此来谈三大困惑,就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了。首先是内需的困惑。内需有两块,一块是投资,一块是消费。现在是外需急剧萎缩,部分涉外产能过剩,而国内消费需求暂时又填不了这个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加大投资,实际上是加大供给。而从长计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固然有利于后代,也能增加当期的GDP。但激发居民的即期消费,更是当务之急,需要做更多工作。

  其次是外需的困惑。从近几个月的进出口情况,以及利用外资情况看,尽管动用了多种办法,包括累次调高出口退税率,扩大货币互换等,为稳定外贸采取了多种措施,外贸下滑有所缓解,但由于外部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用什么方式来降低对外依存度,以最小代价保持内外需平衡,不做赔钱的买卖,也是一个需要从战略上考虑的问题。

  再次是政策的困惑。从CPI和PPI波动情况看,价格同比下滑可能还会延续一两个月时间,但去年的价格数据,从巅峰到谷底,是反常的表现,不足为训。其他数据也有类似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财政与货币政策何去何从,恐怕更多的要考虑最终需求,即国内城乡居民最终的投资与消费需求。惟有如此,才能穿过数据迷雾,走上经济振兴的可行之路。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