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未来政策取向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5-05-08 08:16:18  


4月30日,习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信息,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和判断标尺。
  中评社北京5月8日电/进入5月份,中国经济走势呈现筑底企稳态势,但数据表现仍偏弱。以两个先行指标为证:5月4日,汇丰公布的中国4月份汇丰制造业PMI终值48.9,创12个月来低点;5月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发布的4月PMI为50.1%,与3月份持平。两个数据未能如预期般出现反弹,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存。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员周子勋文章称,4月30日,习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信息,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和判断标尺。透过会议内容,可见中央稳增长意图明确。据此可以推论,未来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不过,当前政策追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是要更好地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文章分析,与去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提法不同,今年会议强调“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认定“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显示中央提高了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警惕。但在决策层看来,当前经济并未滑出可接受的区间,并未出现不能控制的风险。这意味着,在复杂形势下,决策层对经济增速下行仍有容忍度,这内含了一种自信和从容。

  由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成为当下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此,中央要求各级官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中央还强调“三个不变”: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也没有变。

  这便是当前中央的两个政策重点:一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二是在“三期叠加”的框架内,需要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营造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期”有多长,既取决于经济探底的时间有多长,也取决于改革的进程有多快。

  文章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宏观调控“稳增长打头、防风险断后”的政策取向进一步明晰,而“定向调控”和“预调微调”继续成为政策力度主要方向,验证了当前政策不会像以往一样总量宽松,而要稳、准、灵的判断。从会议透露的政策方向来看,稳增长仍然以全面改革作为统领的主线。具体来看,需要格外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宽松,但必须高度关注的是,在一季度连续降息降准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速度反而有所下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这种问题的背后就是由于经济体中财务软约束问题并未出现显着改善,政策传导机制依然不畅,银行间资金面的宽松能在多大程度上传导至实体经济依然存疑,在这种情况下,降息对实体经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文章表示,中央着重强调“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意义重大。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市场价格对投资主体行为的约束太弱的局面,仅凭央行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非金融改革可以胜任,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体制的改变。

  财政政策上将进一步促进投资,重要抓手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此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显信号:以京津冀开始试点的城市群发展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此外,近期各省都在加大稳增长力度,措施涉及加大投资,促进消费,推动改革,以及降低税负等方面。无疑,在当前背景下,刺激投资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以及如何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

  楼市政策上强调建设长效机制,从短期的行政管制向长期的制度调节过渡。这表明,中央并不想用刺激来救楼市。“长效机制”是一种带有指导性的指引。未来调整产业结构最关键的是政府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加强建设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