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的下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1-01-26 09:43:02  


 
  对于中、美、日经济规模的消长态势,笔者曾说过,中国在经济规模上的快速成长并不能掩盖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实质差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已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的中国经济,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和资本流动的一部分。例如,中国去年将近6万亿美元的GDP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对于经济总量超越我国台湾地区、逼近韩国的我国广东省来说,优化的经济结构和普遍的幸福感,才是下一步应当追求的目标。国人更应看到的是:美欧设在金融领域的壁垒以及日美在高端产业领域相对中国的巨大优势,都是中国短期内难以逾越的瓶颈。

  中国荣登全球经济排行榜次席的显着进步,恰恰表明我们亟须深刻反思既有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因为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国际经济秩序主导权以及重要产业控制力和财富符号争夺的今天,简单的GDP总量排名,并不能准确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的大小。譬如英国,尽管其GDP大约只有中国的一半,但英国在全球金融、战略产业、产品定价权乃至创意设计等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顶尖强国。工业实力极其雄厚的德国亦是如此,在工业技术、工艺制造、资源利用以及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方面,至少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中国的老师。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资源和技术的今天,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决不能满足于经济规模的表面扩大,而应从稀缺性和垄断性的角度正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与资源供给约束。

  如果说美国的寅吃卯粮最终可能吃尽美元红利,那么中国为追求经济增量而对本就不丰裕的资源寅吃卯粮式的利用,其后遗症则要远远超过美国。

  美国国会正在调查导致本轮金融危机的原因。不管最终的结论如何,至少在笔者看来,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金融化逻辑安排下,将经济活动的中心偏离物质产品的生产并集中到金融资产的管理、流动和增值上来的做法简直是危险的玩票。以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为代表的超级金融机构再牛,其创造的金融衍生产品再多,利润再高,大概也不能代替制造业本身应当承担的生产和就业职能。“美元本位制”或者“美元霸权体系”再强大,如果没有基于实体产业的强大支撑,美国最终也会在吃尽美元红利的同时失去国家竞争优势。如今,奥巴马呼吁美国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美国保持竞争力,创造就业机会,目的就是纠偏美国的发展路径,以将经济增长轨道切换到依靠制造业、新兴产业和金融业的三者相互推动上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