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中国经济正在走出“危机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09-12-10 11:02:33  


中国经济需要避免“思维危机”
  中评社北京12月10日讯/从“保增长”到“稳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基调的最大变化。《南方日报》的文章称,我们可以把“保增长”作为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而把“稳增长”作为政府试图重新回归正常经济发展轨道的一个信号。经济有没有走出危机,这是一回事;政府有没有走出“危机思维”,这是另一回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闭幕。解读此次会议,从“保增长”到“稳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基调的最大变化。“保增长”是一种政府强力干预的经济发展思路,增长的背后是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推手给予经济一种非市场的作用力,是一种人为的“保”,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作用;而“稳增长”则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思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为隐性,是一种市场主导、政府维持稳定的正常轨道。换句话说,这一变化表明中央政府试图从金融危机之后的危机思维中走出来,重回前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正常发展路径。
国际金融危机给2008年之前经济改革颇有心得的我们一次猝不及防的外力冲击,由此引发的不仅是外贸危机,长期积累的内部积弊也同时爆发。3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从未遇到如此重大的金融危机,基于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的考虑,“保增长”成为中央政府今年的最高经济目标和最高政治目标。通过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并制定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成功地让那些对中国经济持悲观论调的人闭上了嘴巴。现在,当“保八”已经不是问题时,“保增长”可以说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增长”不过是一次大规模的宏观调控,然而,这一次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溢出效应远远大于过去十年间的任何一次宏观调控。因为它是一次被动的“保增长”,不仅可能生成一种“宏观调控,天下无敌”的危险的优越感;还可能强化一种“危机思维”,即为了应对危机,政府的功能强大到可以并且应该包办一切。正因为有这种思维,不少利益集团以经济危机为借口借机上位,强调政府主导,降低市场竞争积极性,而“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无论在房地产还是在股市以及实体经济领域都重新出现。当“保增长”成为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通过不惜代价维持增长的目标固然可以实现,但更多是实现了“被增长”。市场对增长的作用远远小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政府和国企在此次经济危机引发的全民“保增长”中悄悄增加了自身的权重,“国进民退”现象屡见不鲜,而17%的消费增长率大多靠家电下乡和房地产完成。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仍然毫无成效,该拉动消费的领域民众仍然毫无购买力,房地产市场在甚嚣尘上的“房地产只升不降”论调中愈发疯狂。

  我们可以把“保增长”作为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而把“稳增长”作为政府试图重新回归正常经济发展轨道的一个信号。经济有没有走出危机,这是一回事;政府有没有走出“危机思维”,这是另一回事。对中央此次提出的目标给予一种解读,即中央认识到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保增长的不可持续性,试图回归到前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逻辑。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实际有一个长期的方向,金融危机给这个长期逻辑一个冲击,但经济调整的目标最终还是要回到最初的起点。

  从“保增长”到“稳增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只有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才能实现“稳增长”。“稳增长”是一种健康的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扩内需”还是“调结构”都是实现“稳增长”的手段,也是“稳增长”本身的要求。政府主导下的中国经济如果重回正常经济发展的改革思路,不被今年完成“保八”任务冲昏头脑,那么整个经济仍然会沿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