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全球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又一轮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7:46:26  


 
  中国经济增长开始结构性减速

  文章提出,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世界各国均陷入程度不同的危机之中,唯有中国风景独好。现在看来,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了。认真分析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绩及其变化趋势,自2008年开始,中国连续30余年、年均近10%的高增长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国民经济落入一个新的次高速增长的平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经济减速,是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是一个发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自然过程,我们无法通过政策调整来改变它。

  如所周知,经济增长是由多种因素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此即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在支撑经济增长的诸结构中,最重要者,当推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正是这些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的时期。

  过去30余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一产比重下降,二产(特别是制造业)比重迅速提高,三产份额缓慢增长。这对应的是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这一进程的本质,就是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资源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一次产业即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等产业中,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二次产业即制造业和建筑业转移。由于二产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一产(在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农业的10倍),这种转移便意味着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因之加快。此即“结构性增速”。但是,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二产已趋饱和,人口和资源开始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然而,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上海,前者只相当于后者的70%)。基于这样的差异,当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必将下降,由之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下滑。

  再看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化。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过去30余年中,每年高达1000万人的劳动投入增长,是支撑中国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转移人口日趋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投入的增长率将趋下降,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也将长期并存。就资本投入而言,过去30余年,中国的资本投入增长率是逐年提高的,然而,近年来,人口日趋老龄化、传统工业化接近尾声、以及消费率的缓慢提高,已经导致中国几十年高悬的储蓄率趋于下降。这使得无通货膨胀的资本投入亦呈逐渐下降之势。技术进步的动态仍然令我们失望。我们希望技术进步能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资本回报率低、技术进步缓慢,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痼疾,至今未见显着变化。总之,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下降,技术进步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导致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趋于下降。

  潜在增长率构成未来中国现实经济增长的基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实验室的预测结果,2011~203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将会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经济减速不可怕,关键要提高效率

  文章分析,断定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时期,虽然听起来不那么令人振奋,但考虑到结构性减速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新的压力、动力、机遇和空间,这一变化是值得欢迎的。

  过去30余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但是,30余年高速增长波澜起伏,其间还经历了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的增长也付出了不可忽视的代价;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等,便是其中最显着者。如此等等,使得中国百姓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大打折扣,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难得到与GDP增长率同步的提升。这些代价,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水分。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水分,主要体现在投入产出的效率降低上。

  从投入看。以GDP来衡量,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为巨大。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相当于GDP一半的高投资以及接近GDP10%的净出口支撑着的,仅此一端,便使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位居世界前列。如果把生态环境等外部影响也视为“投入”,我们为增长付出的成本更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2年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一数字虽不断下降,到2011年,仍然高达4%左右。若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国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便仅有5%左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