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 
中评论坛:闽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00:07:52  


 
  其二是建立常态化机制,鼓励寻根谒祖活动。1987年台湾当局同意“凡大陆有三等内血亲、姻亲或配偶的民众”赴大陆探亲。由此,引发了台湾民众“返乡探亲”热潮,进而向共同修建祖祠与祖坟、共同祭祀祖先等“寻根谒祖”衍变,将两岸民众宗亲联谊推向热潮。近年到上杭祭祖的港台海外后裔中,丘氏同胞1500多人次、“张化孙后裔”7万多人次。有的台湾同胞先后数次率领宗亲组团回祖籍地恳亲祭祖。我们要顺应民心,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帮助两岸宗亲轮流以祭拜始祖等形式开展交流。

  三是姻亲延续工程。其一是鼓励闽台通婚,壮大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两岸通婚将“两岸一家人”和“两岸一家亲”融为一体,是两岸社会融合的象征与崭新境界,有利于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融合。其二是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闽台婚姻家庭提供便利,为台胞在入学、就业、创业、就医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允许两岸婚生子女落户福建后再享受台胞待遇。

  四是信众亲近工程。其一是将民间信仰交往打造为增强两岸民众亲情的桥梁。民间信仰交往是改革开放后两岸除商业交往以外最为频繁的一种文化交往,也是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台湾民间信仰大都源自福建,从湄洲祖庙分灵到台湾的妈祖宫庙达500多座,信众1000多万人。台湾其他民间信仰的祖庙也多在福建。我们要将民间信仰的交往作为连接两岸民众的桥梁,将“神缘”牌打成“人缘”牌,增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其二是扩大闽台小众民间信仰交流。以往有关方面比较注重闽台大神大庙之间的交流。实际上,闽台小众民间信仰的交流也十分热络,如闽台客家惭愧祖师信仰、定光古佛信仰、民主公王信仰的两岸互动等。与大神大庙相比,小众民间信仰比较贴近特定基层民众,与特定区域族群相联系,更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慰藉。更重要的是,小众民间信仰往往与祖先入台相伴而行,入台后又成为移民同乡凝聚的纽带、祖籍原乡的象征、日常生活的守护神。鉴于此,应充分重视小众民间信仰的作用,在乡镇村成立涉台小众民间信仰理事会,适当因应台湾同胞到祖庙进香朝拜的需求,修复相关宫庙等活动场所;出台举措推进闽台庙际互访、轮流举办庙会等交流活动。

  五是根亲文化建设工程。闽台民众的族谱记载与口头传说大多声称其先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是闽台民众称羡中原先进文化的一种心理反映。这种文化心理使得闽台地区的民俗文化到处展现出中原文化的风彩,也为中原文化在闽台地区落地生根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改革开放后,台湾同胞回到福建寻根谒祖,在与祖地同胞共修祖祠、祖墓、族谱活动中,更加深了对根、祖、脉的认同。进而追寻祖先远源,得到的结论往往是“台湾之根500年前在福建,1000年前在河南,台、闽、豫1000年前是一家”。固始传说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的符号,关乎众多台湾同胞的寻根情、故乡梦。因此,河南省固始县从2008年起每年举办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福州市在2008年后两岸王氏宗亲多次同祭闽王王审知,2009年闽王金身首次入台湾本岛巡安。因此,有必要从“固始寻根”的概念出发,一方面在福建省福州市、漳州市分别建立豫闽台寻根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另一方面在河南固始县整合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进一步推动两岸民众的寻根活动,密切两岸民众的同胞亲情。

  游丽斌:感谢刘校长的精彩发言。刘校长提出的“五大工程”体现了闽台在文化上的同根同缘,体现了闽台独特的亲情纽带。心灵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法阻隔的。我们要扩大闽台文化和民间基层交流,让两岸各界心手相牵。下面有请福建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刘传标发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