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探问“高铁时代”是与非

http://www.CRNTT.com   2010-01-04 10:37:34  


1月1日,武广长沙南站迎来客流小高峰,人们纷纷选择乘坐高速列车出行。
  中评社北京1月4日讯/12月26日,经过4年半的建设,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运营时速最高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湖北荆楚网日前登载莫之许文章“‘高铁时代’是与非”,文章认为,武广高铁如此庞大的投资未必能够收回,此将对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冲击。文章内容如下:

  12月26日9时,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中国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高速列车。至此,经过4年半的建设,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运营时速最高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根据规划,四横四纵的高速铁路网也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成型,未来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时间将缩短为2-8小时,这将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忧虑,投资巨大的高速铁路等“铁公机”占据了旺盛的中国投资的相当部分,由于内需不畅,如此庞大的投资未必能够收回,其造成的后果将对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笔者认同后一种意见,对"高铁时代"等巨大投资项目的前景持谨慎怀疑的态度。

  近代以来,由于长期的现代化挫折,基础建设的落后有目共睹,在此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被认为是必要的,在计划体制下,政府主导重大基础建设成为了惯例,告别计划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后,这一模式则被看作是后发国家赶超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承担者则相应转移到了大型国有企业身上。为了保证这些建设的后期效应,政府特地为之设立了进入壁垒。在1990年代末,为因应亚洲金融危机,展开过一轮大规模基础建设,2002年,朱总理在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时,很自豪地表示:此举“留下了2万亿的优质资产”,不仅如此,随着这一轮基础建设的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在此后几年获得了高速发展,这很大地强化了基础建设应优先发展的论点。于是,2007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后,中国再度祭出这一法宝,用四万亿的投资项目带动10万亿的信贷投放,力图再现往日的成功。

  然而,在笔者看来,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未必能再现当日的功用了。十多年前,中国的铁路、公路和机场等设施仍相对落后,高速公路仍接近空白,那时的基础建设更多是雪中送炭,更容易对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经过上一轮的大规模建设,无论是高等级铁路还是机场的迁址扩容,又或是高速公路网的密集化,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锦上添花,对于经济运行的助推作用呈现递减态势,不客气地说,其贡献可能更多地体现在GDP数字的堆积上。以武广高铁为例,就是在已有普通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条件下兴建的,对经济运行的帮助很难乐观。当然,从长期来看,笔者并不反对类似的优化和提高,但是,要证明这一笔投资的价值,就需要更充分的论证,毕竟,资源总是短缺的,当代中国尚面临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民生议题也需要大量的资源,而中国经济的真正好转更要取决于内需的提升。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