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博士自杀与三轮车夫读博折射教育弊病

http://www.CRNTT.com   2009-05-01 10:29:58  


博士也需要素质教育
  中评社北京5月1日讯/红网今天登出崔中波的文章“博士自杀与三轮车夫读博折射教育弊病”。作者认为:“无论是教育体制中招录方式的僵化还是素质教育的匮乏,都反映了我国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弊病。要么不能将一些怪才和偏才纳入其中,要么对纳入其中的不能进行真实有效的综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充实、完善现有学术评价体系,最主要的是对博士入口——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文章内容如下:

  一位人人称羡的博士,旁人眼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将前途无量、大有作为的人才,竟然这样谢幕了人生:4月28日,在武汉大学某教工宿舍内,寒窗苦读十余载的34岁博士杨志高,用一根电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知情者称,杨志高自杀疑与博士论文无法通过、压力过大有关。(4月29日《长江商报》)
  
  昨天公众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蹬三轮车的车夫蔡伟被复旦大学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相中,破格读博的故事,感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教育现实。而今天,又惊闻武汉大学在职博士自杀的消息,这一前一后,一喜一悲,一生一死,都与博士学位有关,都与教育体制密切相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不由我们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到底怎么了?
  
  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蔡伟,因为仅仅是高中学历,不可能通过传统的博士生招录考试,到了38岁,才被伯乐发现,他读博还是复旦大学派人去教育部活动的结果。可以想见,假如遇不上裘锡圭这位伯乐、没有教育部的特批,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他很可能只有当他一辈子的三轮车夫了——至少,在学术界永无出头之日,国家也可能损失了一位出类拔萃的文学人才。由此可见,僵化的传统教育考试招录方式很难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而武汉大学34岁的杨志高呢,本身是一路绿灯、光彩耀人、平坦辉煌地走来,保送上大学,考上硕士研究生,又读在职博士,可谓众人眼中模范式的“好好学生”、群众学习的“光辉榜样”,可最后呢,仅仅担心论文通不过,亦或加之生活压力,便走上了不归路——上吊自杀了。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深陷思索,他的心理年龄能够到达他的生理年龄34岁的高度吗?这么多年的唯分至上的教育,让他通过了传统招录考试,却没能迈过心理的坎儿,可见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欠缺程度到达了何种触目惊心的地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