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汪毅夫:序《闽南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2-01-25 00:02:03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作者 汪毅夫)明清以来,关帝信仰在闽南地区迅速传播,成为闽南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独具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连接闽、台民众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以“闽南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为专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本书属于首创。本书是作者主持的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闽南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采用文献爬梳(document survey)与田野作业(fieldwork)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较好揭示闽南关帝信俗仪式舞蹈的全貌和特质,既为闽南区域文化研究做出艺术学领域的贡献,也为民俗文化理论增添闽台领域的学术成果。

  本书共40万字,分为七章,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第一,研究思路与视角的创新。遵循“历史溯源——现存乐舞重构——挖掘内涵——建构创新”的思路:以探源——窥探闽南关帝信俗的历史源流入手,到近现代闽南关帝祭典乐舞的变迁、复兴与重构。从对现存仪式舞蹈艺术的古籍整理与活态实存的挖掘比较中,阐明闽南雅俗融合的仪式舞蹈类型特色,抓住仪式舞蹈典型个案及其两岸交流互动的事象剖析为支撑,幷将之放置于古今闽南社会大背景中去理解揭示其文化内涵,探索闽台关帝祭典仪式舞蹈圈的文化建构与创新。诚如著名历史学家陈支平教授给予的评价:“玉玲教授的《闽南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研究》一书,涉及到以往学术界较少涉及的跨学科领域。以往一般的学术研究,或是从宗教学以及民间信仰的角度,来审视闽南关帝信仰的形成、发展与社会影响等,而舞蹈歌唱等,又往往被拘束在艺术文艺学的层面,探讨不同的艺术文艺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等等。而玉玲教授的这部书稿,则融合了宗教、民间信仰、信俗仪式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上,十分合理地进行了不同学科研究的相互促进,从而使得这一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空间,大大加深了对于闽南关帝信俗的研究深度及其多样化。因此本人认为这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创新的跨学科研究的好成果。”

  第二,以图文幷茂的形式,把多年来深耕田野的闽南关帝仪式舞蹈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关于闽南关帝信俗仪式舞蹈的成果资料缺失,且关帝信俗仪式舞蹈依附于信俗事象,需要借助长期的田野调研,大量的民间艺人采访与口述采集进行整理论证。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踏实用功与坚持不懈,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把音乐舞蹈学、戏曲学、历史学、民俗学、形态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互相配合、互相印证,从多元的视角深入闽南关帝信俗艺术的骨髓。书中呈现的创新可圈可点:对明清以来皇朝官祀“祭关乐舞”、释奠“雅乐佾舞”的活态实存与展演实践进行整理与剖析。对闽南民众崇尚关帝而自创的民祀艺阵舞蹈的艺术形态、类型属性、风格动律与意蕴表征进行综合与个案、技艺与内涵的挖掘。整理描绘出明清闽南关帝祭典佾舞的珍贵“舞谱”,诸如明代宫廷乐律家闽南人李文察运用古代哲学阳阴二气自然交感的《干戚佾舞图》等等。作者还把多年采集的流散民间的祭关乐音进行整理记谱,翻成现代常用的五线谱与简谱“乐谱”,以及三百多幅仪式舞蹈动作形态彩图,幷进行舞律音声的内涵解析,便于青年一代传颂与认知。这些长年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对弘扬关帝文化及其非遗乐舞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三,从宏观角度,把仪式舞蹈置于闽海人文背景中研究,探寻闽台关帝信俗舞蹈文化景观背后的关系及其生成演变轨迹,把仪式舞蹈事象和它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态环境、舞蹈群体的民族心理、民族信仰、审美情趣等因素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结构进行整体研究。本书第六章进而从传承——探讨当下闽南关帝信俗仪式舞蹈的传承发展作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其特定时空场域下的交融共生的舞蹈结构与创新表达,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冲突、碰撞与整合,及其融合发展转型等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诚如著名民间信仰专家林国平教授所言:“《闽南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研究》一书,对闽南关帝信俗的历史源流、祭典表演、仪式舞蹈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其技艺与内涵,剖析其艺术特征,揭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提出的一些有创新的观点。该书既有历时性的梳理,又有共时性的考察,既有宏观的观察,又有个案的分析,是目前见到的最系统全面研究闽南关帝信俗与仪式舞蹈的专著。”

  祝贺郑玉玲教授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幷期待她对于闽台传统艺术研究和闽台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