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大咖讲书:王春新论香港新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21-07-14 00:08:01  


中评社北京总部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学习(中评社 徐梦溪摄)
 

  我认为,香港的房地产模式出现了三大问题:一是居住条件比较糟糕,现在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5平方米,而且还在不断减少,更不用说劏房和寮屋。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积是超过30平方米,欧美国家和内地很多地方也都比香港居住条件好。

  二是收入分配严重倾斜。因为香港人一半有房子,一半没有房子,高楼价的增长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倾斜。香港基尼指数现在是0.539,这是很多国家地区里最高的,但是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房地产,包括房地产的话起码超过0.7。有人说,如果说基尼指数超过0.6就会爆发革命,可想而知0.7是一个怎样的状态。从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沙士结束后,新一轮楼价上涨到现在已经有18年,这18年房地产创造了泡沫虚拟收入相当于香港10年的GDP总量,这个数量比这18年来香港380万打工者所有的工资都多,也比18年来几十万企业创造的利润都多。所以香港房地产其实是第三次的收入分配,比第一次和第二次更厉害。

  三是使香港的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一开始高楼价会带动投资、带动增长,但因为收入永远跟不上,就形成这样的问题。过去20年香港因为房子越盖越小、越盖越少,按联合国SNA标准计算,平均每年拉低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以过去20年香港GDP增长平均只有2.8%左右,如果没有房地产的影响,起码可以到3.8%以上。

  这个问题怎么来解决?我在这本书里就提出,要用“新居屋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楼价涨到这个程度,如果要让大家可以买得起楼,楼价就需要调整70%,但是调整如此之大,香港经济财政收入、房屋资产会非常混乱,所以这是很难办的,但是不调整又不能解决居住问题。所以,我就提出实行“双轨制”,市场这一轨先不管,另一轨实行“新居屋计划”。第一,一方面新居屋数量要大,每年起码要建3万套房子,现在居屋一年只有几千套;另一方面,减少私人住宅和公屋的供应,因为只要把新居屋建好,很多去申请公屋的市民都可以申请新居屋。第二,定价要跟家庭收入挂钩,让80%左右的香港居民,特别是年轻人能够买得起房子。可以提供几种不同面积的新居屋,比如四百尺左右、六百尺左右、七八百尺,根据不同的家庭需求来提供,房屋定价比一般私楼要低很多,但是独立运作与市场无关。例如如果是三四百尺的房子100万就可以购买,按照5%的政策,5万港币就可以买楼。

  此外,还有两个计划能够解决香港的房屋问题,“新居屋计划”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怎么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其一就是“藏地于民”政策。比如说在换楼的时候,可以让你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但成本又不是很高。比如现在五百尺是500万,1000尺是1000万,如果想换1000万的房子政府可以帮你出一半,你自己掏另一半,自己掏的这一半还可以去贷款。政府帮你出的一半不是给你现金,而是“购地证明书”,你可以拿“购地证明书”向发展商买新的房子,发展商把你的“购地证明书“收回来以后,就可以向政府拿地。那么这套房子你的产权占75%,政府占25%,你卖掉以后或者是离开香港,其中25%要还给政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