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会的“地气”越接越足了

http://www.CRNTT.com   2009-03-05 08:28:25  


3月2日,来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朱世增、王保生两位委员来到位于海淀区西三旗的两限房建筑工地进行调研。图为朱世增委员和王保生委员在和农民工交谈。
  中评社北京3月5日讯/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今天载文《两会的“地气”越接越足了》,文章说,现在两会上公众参与诉求表达的渠道日益增多:让我们在手机上开两会、我向总理提问、我向部长提建议,如果我是代表、委员……手机报、网络报,民意汹涌,热得发烫。全文如下:

  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拉开序幕。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将成为5000余名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会堂。

  实际上,近年来两会参政议政的平台,并不止在人民大会堂,两会正日益步入社会公众视野。

  这样的信息和感受,在3月3日短短一天时间内,就不断接踵而至。3月3日,一上班,打开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中国青年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照片:3月2日中午,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朱世增、王保生委员利用休息时间,来到位于西三旗的一处建筑工地,实地了解北京“两限(限价格、限面积)房”的建设情况。

  颇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样一幅照片是嵌入全国政协开幕的消息中,而在以往,这时更多配发的是政协发布会现场的照片。照片里,两位政协委员头戴安全帽,与两位站在工地土坑里的农民工相谈甚欢。两位农民工脸上露着笑意、更流露出期盼。政协会议也“沾上点泥土气息”了。

  另一件事同样令人耳目一新。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心传来消息:为方便广大网民参与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要议题的讨论,大会新闻中心将利用晚上代表休息的时间,组织若干场网上在线交流活动。届时,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将应邀走进新闻中心网络访谈室,就当天会议审议的主要议题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