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北京的外交变革与不结盟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10-23 09:34:52  


 
  中国东盟如能签署这个条约,也将必然包含此类内容,从而将大大有助于体现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包括南中国海在内的地区和平稳定、深化互利合作的信心和决心。由此可预判,至少在未来十几年,菲律宾等国在南中国海的的挑事将会得到抑制,南中国海将真正被打造成一个和平合作之海。东盟国家也无须因担忧中国而在政治和安全上倒向美国。这将大大缓解中国的战略压力,为中国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争取到一个好的周边环境和战略空间。而中国能否最终崛起,也关键在这十几年。

  据报道,在东亚峰会前的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上,双方探讨了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可能性。这说明条约签署成功的机会是存在的。但若把此解读为中国将放弃坚持几十年的不结盟政策,也不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结盟政策虽然与已经变化的世界有些不合拍,但这是中国长期坚守的外交理念,背后蕴含着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基本看法。不结盟可以看作是中国对世界尤其是广大的第三世界作出的一个承诺,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国际政治秩序上支持中国,与中国奉行的不结盟政策有很大关系。如果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公开结盟,就等于废弃了这个承诺,中国的国家信誉将因此会受到很大损害。故非国际形势变化威胁到了不结盟政策,否则,中国不会轻易改变这一政策。

  第二,中国的国家实力尚未到能够承受结盟成本的地步。结盟是需要成本的。两国之间的结盟,特别是大国与小国或小国集团的结盟,一般来说,这种结盟是不对等的,大国处于主导即“盟主”地位。但这也意味着大国要承担更大责任,付出更多成本,以满足盟友对安全和发展的要求。中国近年的军事力量虽然有较大提高,经济总量也位居全球第二,然而,如果中国公开放弃不结盟政策,转而与许多国家结成盟友关系,中国将要承担大部分的结盟成本,包括对盟友安全保障的物质投入,但中国目前的国家实力还做不到这一步。

  第三,结盟也会激起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敌意,反损自身利益。结盟之目的,是通过盟友来壮大和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如果达不到这点,结盟就没有多大意义。中国若放弃不结盟政策,一些同中国有竞争关系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为抵御中国结盟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可能也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结盟。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印度。印度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同中国有竞争关系。这些年来,美国和日本极力想拉拢印度,组成反华包围圈,但印度基于自身利益和不结盟的传统考虑,至今没有加入这个包围圈,至少是没同美日分别结盟。若北京公开宣布与巴基斯坦结盟,那势必也会驱使印度去同美国或日本结盟,以抗衡中国的影响。这无疑会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

  基于上述三点,中国还未有足够动力去改变或者放弃不结盟政策。

  北京外交需要一个从思想、原则、目标到具体政策的调整,从中国的东盟政策看,这个调整正在进行,但并不包含不结盟政策在内。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10月22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