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国人何为紧盯人民币升值?

http://www.CRNTT.com   2011-10-13 08:12:23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讯/中国启动汇改以来,多数对人民币升值持反对意见的学者都试图在“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间建立某种联系,希望能引为前车之鉴。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时美国希望通过“广场协议”,使美元对德国马克、日元等货币贬值,进而改善美国的贸易状况,减少贸易赤字。为此,美国对日本施压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惜以日美安保等外交措施相威胁,结果是美国如愿加速了日元升值。但是,美国希望通过货币贬值改善贸易状况的愿望却落了空。无论德国还是日本,仍保持着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更让美国没有料到的是,中国逐渐成了全球失衡中的一极,对美国有着巨额贸易顺差。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研究员李众敏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文章称,首先,广场协议打败了日本。一直以来,理论界都认为广场协议没有给日本带来伤害,因为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减少,但这并不是事实。广场协议虽然没有对日本经济带来外伤,却造成了严重的内伤。广场协议改变了日美两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改变了两国的产业竞争力。在广场协议之前,虽然日元升值了30%以上,但劳动力成本仍比美国低。1980年,日本的周工资水平是224.0美元,而美国则为261.5美元。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在1986年首次超过美国,当年日本的周工资水平为362.6美元,而美国则为358.5美元。从此以后,日本的劳动力成本一直高于美国,并不断拉大与美国的距离,到2000年,日本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高出37.7%。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正是在广场协议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其次,广场协议并没有让美国受益。美国曾预期在广场协议之后改善自身的贸易状况,但并未如愿。如果仅考虑日美两国,那么日本产业竞争力下降以及企业向外转移,都会直接提高美国的相对竞争力,并改善甚至扭转美国的贸易赤字。但就在广场协议前后,全球市场出现了新加入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向全球市场投入了几乎是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打破了美国的预期。从日本、德国转移出来的产能,很多都转移到了中国,美国企业也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中国。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中国的劳动力结合在一起,美国的相对竞争力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被削弱。到头来,“广场协议”打败了日本,但没有给美国带来好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