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郑永年:中国的改革需要“给力”

http://www.CRNTT.com   2011-02-08 09:19:4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去年10月在京举行,这次会议最重要议程是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稿。
  中评社北京2月8日讯/近年来,“给力”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的一个流行词。人们喜欢这个新词,不仅是因为其相当形象,而且能够直接表达人们想说的意思;很显然,这些年里,尽管客观的情况要求中国加快改革的步伐,但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改革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难。换句话说,改革需要“给力”。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登载新加坡国大东亚所所长郑永年文章“中国的改革需要‘给力’”,对此进行探讨:

  “给力”于改革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会面临的一个老问题。一个社会的制度都是该社会特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制度的变革就不可避免;而制度变革的根源就是改革。任何制度如果不能加以及时改革,久而久之就会累积起很多问题,最终发展到革命的程度。历史地看,很多革命都是改革不能“给力”的结局。改革是最理性的选择,但因为不能“给力”或者“给力”不够,最终酿成了谁也不想看到的革命。

  这个局面实际上就是现在阿拉伯世界正在发生的政治局面。这些国家在去过的数十年里,也有过相当辉煌的建设成就;但是一套制度建立起来之后,执政者就想“坐享天年”,不思改革,更不“给力”于改革,让制度落后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同时,经济的发展成果越来越聚集于少数社会群体,主要是既得利益,社会分化严重。这样就造成了两个极其分裂的世界,一个是富人的世界,一个是“非富人”的世界。富人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因为财富越积越多,他们根本意识不到“非富人”世界的不满。而“非富人”的世界整天希望执政者改革,也一直呼吁着改革,希望一个比较公正的社会出现,但富人哪里能够体会得到“非富人”的心情。既然执政者没有改革,而社会越来越不公正,“非富人”世界最终选择了自己“给力”自己的道路,那就是革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所发生的一切,也是最近的另外一个例子。

  如果说改革是国家与社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革命就是这两者间的恶性互动。很简单,一旦发生革命的形势,暴力就变得不可避免。要避免革命形势的形成,就必须“给力”于改革。

放权让利“给力”社会

  如何“给力”于改革呢?这还是要从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来说。简单地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两者要互相“给力”,任何一方缺少了另一方,都难以“给力”。在任何社会,处于中间层的既得利益都很难成为改革的动力。中国唐朝的柳宗元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在皇帝、大户和民之间,要推进改革,皇帝和民必须互相“给力”,才能克服“大户”(即中间层或者既得利益)的阻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