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郑永年:开放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生命

http://www.CRNTT.com   2010-12-09 09:17:09  


郑永年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困局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政治改革的重要性,但对改什么、怎么改缺少基本共识。根据中国文明的特点,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开放政治。其中,开放式建党,建设开放性政党制度,必然成为政治改革的大趋势。”《财经》日前登载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文章“开放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生命”,详细内容如下:

   在近年来学界和政策界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中,大多数聚焦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有意或无意回避对政治模式的讨论。不过很显然,不了解中国政治模式,就很难理解其经济模式。在中国社会文化形态中,政治因素对中国模式的影响,远比经济因素强有力得多。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政治推动的结果,政治模式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但在对政治模式的讨论不能深入的情况下,很难对中国模式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缺少对政治模式的认识也是当前中国政治改革不能深化的一个主要根源。

  在不知道政治模式应当怎样的情况下,就很难明了政治改革应当做什么、怎样做。

  中国政治模式的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开放”。人们所说的“开放”,一般指的是向其他国家的开放。但在政治领域,“开放”指的是政治过程的开放,即政治过程向不同社会群体开放。在这个意义上,“开放”又可引申出“参与”,就是社会不同群体参与该政治过程。没有开放,就没有参与。

  “开放”与“参与”既是对中国文化环境中传统政治模式的反思,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历史经验表明,中国政治的兴衰和政治过程的开放度紧密相关。当政治开放的时候,社会就有参与的机会,政治就兴旺;反之,当政治封闭的时候,社会就变得和政治毫不相关,政治就会衰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