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聚焦G20:顶尖学者香山共话全球经济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16-09-07 00:23:31  


论坛上,主讲人与嘉宾就“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展开讨论。(中评社 秦正阳摄)
  中评社北京9月6日电(实习记者 梁蕴盈 记者 秦正阳)由盘古智库主办的“中国、G20与全球治理”论坛于2016年9月5日在北京香山召开。分论坛“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面向G20,就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宏观协调政策的效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等问题进行了精彩剖析。主讲嘉宾包括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研究院何兴强。分论坛由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涛主持。

  张涛提出,G20诞生的核心使命在于解决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问题,但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来看,不但经济增速没有回到08年以前的水平,还产生了诸如贸易保护盛行、异全球化等新问题。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势到底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世界经济复苏究竟还需多长的时间,G20在其中又发挥怎样的作用,希望学者们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分析。

  围绕这些问题,张运成主要讨论了世界经济的中国贡献。他首先从中国的发展之路谈起,赞扬改革开放是“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高居世界经济贸易大旗的强国,从中国制造发展成中国创造、中国创新。中国本身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模仿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后来转向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08年以后,当经济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爆发并向全球蔓延,而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不断上升,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发言权,应该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因此G20杭州峰会提出全球经济治理可谓正当其时。

  他指出,当前整个世界经济状况陷于低迷,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面临增速下降,包括能源价格、投资等领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国在这种弱势增长中看准机会,习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提出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细化原则、方向则是突破口。中国把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世界共享,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和操作的良方,为全球治理做出了独特的“中国贡献”。

  郑新业认为,世界经济的短期之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原因有二:其一,目前缺少一种能够带来经济飞跃式发展、巨型增长的驱动力;其二,国家之间利益错纵复杂,即使是短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贸易政策等,要想在全球达成某种协议难度很大。他肯定了杭州峰会在目标上发生的转变。过去G20的目标主要在于经济的恢复与增长,而杭州峰会则把这种目标延伸至全球事务的分配、区域差异的缩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缓解,实现了从单一增长目标到全方位发展目标的转型。这与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逻辑一致,是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发展理念的拓展,这种理念或许在一两年内没有明显成效,但相信在中长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张涛由此提出,习总书记主张各国之间要通过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把复苏提到日程上。这个所谓的宏观协调政策究竟有何举措,能够切实保证世界经济拥有复苏动力?

  对此,许维鸿认同郑新业关于国家利益难以调和的观点,他以四万亿投资引起的高房价、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及产能过剩等后果为例,指出中国的政策不一定就是适于G20的政策,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让美国等国家理解我们的利益诉求,共同来解决这种经济之“痛”。他指出G20前后一个礼拜,国际资产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但并不意味G20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不重要。相反,它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信心,而这种平稳则是源于对美国大选结果的观望,因此,美国的政策选项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最看重的事情。在他看来,“痛”与“不痛”,很大程度上是判断的指标问题。究竟是从全球赤贫化导致全球人口减少出发喊“痛”,还是从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城市化率提高着眼说“不痛”,不同指标给予我们不同的答案。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