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英女王统而不治赢得尊重

http://www.CRNTT.com   2012-06-06 11:12:37  


 

  进入改革时代(1830年至19世纪末)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已经牢不可破,国王进一步变成了“虚君”。虽然在宪法意义上,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教教会领袖,但实际上手中仅剩下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三种微不足道的权力,“统而不治”成为“君主制的新典范”和“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君主权力的虚化彻底完成。

  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有一个时常改革弊政的专制君主,就有九十九个只知制造弊政的专制君主。”(密尔:《代议制政府》)。专制君主拥有权力,必然危害民众,因而成为民众仇恨的对象。权力虚化,国王就不能恃权为害,民众对国王的怨恨和反感就会大大降低。

  同时,因为超脱于党派政治之上,且可用长期在位积累的丰富政治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共经历20届内阁11位首相;伊丽莎白二世至今共经历12位首相),引导国家政治事务,一定程度上帮助克服民主政治“爱动和喜变”的缺点(托克维尔语),君主仍能保持其国家和民族、传统和权威的象征地位,成为“ 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语),成为公众激情与想像力的重要寄托和归宿。正如罗素伯爵所指出的,人不但是一种理性的动物,还是一种激情和想像力的动物,因此永远都需要将激情和想像力寄托在一定的权威上。

  进而言之,正是因为厕身于宪政民主制度框架之下,才使得英国君主制度能够在民主共和潮流浩浩荡荡、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继续长期存在并得到国民的拥护。20世纪以来,宪政民主制度下的英国君主和王室,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压缩王室特权,增强王室活动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自觉接受民选政府、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和制约,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与英国的王权相反,欧洲大陆和东方国家的一些传统专制主义王权,却因其绝对化而最终在席卷现代史的民主化浪潮中土崩瓦解,散为历史背影中的一抹轻烟。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政治制度和设置,只有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主动厕身于宪政民主制度框架下,接受宪政民主制度的规范,在宪政民主的轨道上发挥作用,才可能焕发生机,洗去糟粕,展露精华,一如英国的君主制度。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