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国企会导致中国国家权力危机吗?

http://www.CRNTT.com   2012-05-08 10:15:17  


 
国企发展下去的后果

  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政府通过诸如“抓大放小”改革战略使得从前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很快摆脱了大亏损的困境。今天,庞大的国企已经成为中国所说的“举国体制”的工具。对外界来说,它是中国国家权力的象征。不过,“国家资本主义”一旦成为主导经济形态,对中国的内部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民富才能国强,这是世界经济历史的经验。在西方,尽管在国家和市场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但政府从来不会把市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政府规制市场,但不是控制市场。市场创造财富之后,政府才会有能力进行社会改革,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权利。西方国家从原始资本主义过渡到福利资本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本身发展的结果,而是政府在社会力量的压力下规制市场的结果。但后来国家主导的福利制度,导致了国家空间的大扩张和市场空间的收缩,尤其在经济领域,于是就有了私有化运动,特别在美国里根总统和英国撒切尔首相期间。总之,保持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均衡,一直是西方经济体能够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当然,一旦政府对市场失去规制能力,西方必然发生经济危机。

  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能够在很短时间里达到“国富”的状态。就国家财力来说,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但代价是“民弱”。“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国家或者国家的代理者通过各种机制包括政治、行政、市场等等,有效地把财富从“民”转移到“国”。但是,从长远来看,民弱必然导致国弱。应当看到,国富并不必然导致国强,在中国尤其如此。在中国的体制环境下,国企并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国家的代理者。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所积累的财富并不能为政府所支配,而是为少数代理者所支配。在很多情形下,这些代理者的行为已经大大超越了政府的控制。或者说,这个领域的存在不但没有使得政府更强大,反而是有效地制约着政府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正在快速地导致社会资源枯竭。社会资源一旦枯竭,政府就会失去经济基础,进而是政治基础。

  如果政府(尤其是国有部门)无限扩展,市场空间继续萎缩,财富继续从社会流向国家(或者国家代理者)而不是相反方向,那么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艰难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部门必然会在一定的时候突然解体,酿成大危机。

  这种担心并不是一点也没有道理,这方面中国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的。1949年建国之前,中共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把此确立为建国路线。应当说,这一理论从经济结构上看,是一个混合经济体,包括私人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建国初期,这三者共存,并且比较平衡。但是,为什么没过几年,形势急转直下,私人资本和公私合营体系全面解体呢?很多人说,这是执政党的改造旧经济结构的成功。但从现在看来,这是一次大失败。如果中国能够长期坚持“新民主主义”的经济路线,中国很可能走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路线,而可以避免日后的苏联式的贫穷社会主义路线。可惜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路线很快就演变成仅仅是转型的策略,即向国家资本主义转型。随着国家资本主义很快控制私营资本赖以生存的物质供应和市场,这个部门的死亡成为必然。与其说是执政党改造资本主义的成功,倒不如说私营资本主义失去了生存空间而“和平”地投降了。一旦私营部门死亡,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也就得到了确立,国家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