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中评观察:印度为何成为世界大国追捧对象

http://www.CRNTT.com   2017-07-01 00:25:55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印度总理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达成一系列协议。美国不仅向印度出口无人机,而且更主要的是,似乎承认了印度作为印度洋主人的地位,决定在军事领域和印度加强合作。

  就在印度总理访问美国的前夕,印度国防部长在莫斯科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签署军事合作路线图,决定全面升级印度和俄罗斯的军事关系。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与美国这两个世界上的军事大国,正积极争取在印度庞大的军火市场占有更大份额。

  近些年来,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甚至一度超过中国位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对印度产生美好的想象,认为印度后来居上,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印度总理不失时机地向世界各国推销印度的政策,希望借助于外部力量解决印度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军火交易毫无疑问是印度总理手中重要的筹码,印度总理通过向俄罗斯购买军事武器,把俄罗斯与印度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印度总理访问美国期间,美国总统决定出售无人机,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军事工业合作,把印度紧紧地拉在自己身边。从目前情况来看,印度总理似乎非常享受这种竞相追捧的良好感觉,通过签订军事合作协议,使得印度和美国、俄罗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不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印度选择的军事发展道路,使得印度在未来军事工业发展过程中步履维艰。印度通过购买大量武器,组建了自己的军事防御体系。但是,由于印度绝大多数武器来自于其他国家,因此,一旦发生战争,印度将会面临军事武器难于得到补充的窘境。虽然近些年来印度一直致力于军事武器的国产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印度缺乏完整工业体系,在联合国公布工业门类中,许多关键工业门类存在不足,因此,印度要想建立自己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通俗地说,已经通过向美国和俄罗斯购买先进武器,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杂牌军”,一旦发生战争或者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美国或者俄罗斯对印度禁止出口,那么,印度军队将会面临没有武器可用的窘境。印度通过购买俄罗斯航空母舰,决定建立自己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可是,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军舰不能适应印度洋作战需要,因此,印度航空母舰作战能力究竟怎样,人们可想而知。

  现在印度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口优势和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景象,不断地向西方国家推销印度的经验,吸引西方国家投资者大规模投资,从而带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吸引各国投资者,印度政府甚至通过了一系列改变现有劳动和土地制度的法案。为了打击地下钱庄,印度政府甚至采取更换钞票的方式,让许多地下金融企业经营者破产。印度总理的所作所为,就是希望印度能尽快地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或许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和印度保持密切联系,强化与印度的军事合作,目的就是希望全面制衡中国。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可是,由于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劳动力资源成本增加,因此,西方国家投资者希望把印度作为下一个投资目标,充分利用印度资源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投资者的选择,印度政府当然乐观其成。但是,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如何把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资源整合在一起,如何实现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如何在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充分照顾到投资者的利益,所有这一切,都是摆在印度政府总理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总理通过访问美国,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希望突出印度的国际大国地位。但是,如果印度不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那么,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和印度曾经因为边界领土争端发生军事摩擦,到目前为止,中国和印度关系仍然没有彻底恢复。尽管中国和印度政府多次表示,两国可以携手共同发展经济。但是,如果了解印度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吸引外资政策人们就会发现,印度政府对中国存在戒心,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设立了一系列门槛。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不得不借助于地区性的金融机构或者第三方平台,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印度面临的困难超出人们想象。

  对印度的不合作态度,中国政府心知肚明。中国一方面通过强化与印度政治合作,希望印度政府改变既有的决策。中国之所以赞成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就是希望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强化多边合作,消除印度的安全疑虑。但是,印度政府的所作所为充分说明,印度政府似乎没有把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中国和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战略合作,让印度如骨鲠在喉,印度不断地挑起事端,在中印两国边界制造麻烦。就在印度总理访问华盛顿期间,印度国防军突然出现在中印边界,阻挠中国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外交部已经公开澄清,中国是在双方没有争议的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印度的阻拦没有任何道理。不仅如此,中国与巴基斯坦修建经济走廊,经过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认为中国的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印度的主权,因此,对中国提出强烈抗议。中国采取的策略是,发表声明认为经济走廊所经过的克什米尔地区是巴基斯坦控制地区,因此,没有损害印度的国家利益。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由于印度把中国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在各个方面阻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反对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因此,西方大国试图借助于印度抗衡中国。这是国际政治外交的新动向,同时也是中国在处理与印度关系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国愿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关系。中国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进行穿梭外交,目的就是要调解彼此的分歧,从而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真正走到一起。中国愿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渐缓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印度自认为是一个地区大国,是印度洋的主人,因此,非但拒绝中国从中调解,而且把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看作是遏制印度的重要战略。对印度的不合作态度,中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中国不会因为边境冲突而与印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中国也不会因为的印度与其他国家开展军事合作,而与印度开展军备竞赛。中国一方面继续展现自己的善意,另一方面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只有当中国军事实力足以让印度不敢挑衅的时候,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才能逐渐地走上正轨。

  中国在处理与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关系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印度的感受。中国与孟加拉国、尼泊尔、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发展双边经济合作关系,考虑到了印度的实际需要。但是,如果一味地迁就印度,停止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合作,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印度得寸进尺。所以,处理中印两国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按照既定的步伐,继续加快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经济联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印度承认既成事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的关系逐渐改善。

  充分照顾到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地区商业存在的关切和中国加快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经济合作并行不悖。中国愿意在互利双赢原则基础上,强化与南亚次大陆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这种经济合作不针对印度,不会损害印度的战略利益。但是,如果印度采取对抗的策略,禁止南亚次大陆国家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那么,印度就必须强化与其他南亚次大陆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这对印度经济发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与其他南亚次大陆国家的经济结构大体相同,印度与南亚次大陆国家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如果印度与南亚次大陆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充分照顾南亚次大陆其他国家的利益,那么,印度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如果印度愿意和南亚次大陆国家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中国乐观其成。中国在处理与南亚次大陆国家关系方面,不是为了围堵或者遏制印度而发展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关系,中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妥善处理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因此,如果印度从中作梗,受到损害的只能是印度和南亚次大陆国家,中国不会因此而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强调合作而印度强调对抗,这是中国和印度的本质区别。中国不会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抗衡,中国也不会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争夺势力范围。现在印度合纵连横,通过拉拢相关国家,试图在南亚次大陆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印度政府必须充分意识到,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日本,强化在南亚次大陆的军事存在和商业存在,只会进一步削弱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只会使印度洋成为大国相互角逐的战场。现在印度洋波涛汹涌,俄罗斯和日本、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潜伏在印度洋,已经给印度现代化建设带来威胁。如果印度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印度洋变成一个和平的海洋,依靠自身影响力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一个多边的合作体系,那么,印度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印度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小心翼翼地维护传统的价值体系,但是,印度是一个多种族、宗教国家,印度可能会因为内部种族矛盾和宗教冲突而被迫中断现代化的进程。现在印度总理试图通过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掩盖印度国内的种族和宗教冲突。可是,一旦印度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或者印度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激烈的对抗,那么,宗教和种族冲突将会成为制约印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印度总理而言,如何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带领印度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如何在国际局势复杂的大背景下,实现印度的和平发展,印度总理似乎还没有制定战略发展规划。

  部分中国学者对印度民主政治体制津津乐道,认为印度民主政治体制是印度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这是典型的盲人摸象。印度实行周期性的民主选举,但选举的结果是,印度中下层居民生活条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善。正是由于经济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因此,印度在民主政治选举过程中,一个卫生间都可能会换来村庄居民的赞成票。对印度政府来说,民主选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从而使印度尽快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讨论印度发展路径问题,不能不考虑“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争论。部分学者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能继续发展,而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制于发达国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发优势作用明显。发达国家在资源配置和规则执行过程中牢牢地把握主动权,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修改现有的国际规则,让发达国家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发展中国家缺乏话语权和规则的制定权,因此,在国际分工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跟现在发达国家的后面亦步亦趋。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相对稳定,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但正因为如此,发展潜力有限,除非开拓新的市场,否则,发达国家经济很难实现快速增长。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不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印度发展经验表明,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利用人口红利,那么,就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国际经济秩序决定了,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的上游,而印度处在产业结构的下游;发达国家掌握先进技术,而印度只能购买先进技术;发达国家制定贸易规则,而印度只能被动参加贸易规则的谈判,因此,印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样,我们应当对印度经济快速发展表示由衷的高兴,因为只有提高印度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使印度潜在的消费市场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市场,才能为各国出口消费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从来没有把印度看作是战略对手,这是中国大国自信的表现。中国愿意通过各种方式改善与印度的关系包括经济关系,但是,如果印度闭关自守,或者试图拉大旗作虎皮,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建立所谓的战略同盟全面遏制中国,那么,最终必然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中国愿意和印度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但前提条件是印度必须端正态度,坚持按照平等的原则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有足够的耐心,处理与印度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印度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不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不能采取一切措施遏制中国。中国拒绝把印度作为战略对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制衡印度的力量。高高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个历史的隐喻,中国站在山巅之上,随时都可能发动攻击。中国希望印度放弃戒备,采取合作的态度,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不希望历史的悲剧重演。但是,如果印度试图挑起边界冲突,那么,历史真的会重演。中国希望中印两国人口大国携手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如果印度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那么损害的是印度战略利益,印度总理应当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