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二五规划期待更有质量的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0-10-20 08:34:2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出口曾连续七年年均增长20%以上,每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3个百分点。如今世界经济初步摆脱了萧条威胁,但未来外需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内需方面,“十二五”期间固定资本形成的经济贡献可能减少。在2002-2009年的上一轮经济景气周期中,中国进入一轮基建投资和基础产业建设的高峰期,再经过近两年的“4万亿投资”,电信、公路、钢铁、化工等行业已经或正走过投资快速增长期。对于仍处于投资高峰期的城市设施、水利、铁路等行业,也可能在“十二五”中后期出现投资增速下滑。而从消费来看,中国最终消费率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67%左右下降到2008年的48.6%,提振消费大有潜力可挖,这将成为相当一段时间中国的重要政策方向。

  从历年经济运行来看,不同的经济增速将带来不同的投资和消费率组合,经济高增长往往伴随着高投资。如果期望“十二五”期间提升消费率3-5个百分点,那么在经济增速超过10%甚至更高的情况下,目标实现难度将大大增加。这也从侧面表明,“十二五”并不一定需要过高的经济增速,提高经济质量和包容性的意义更加凸显。

  再次,从产业结构来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本着“从大到强”的思路,未来五年制造业将努力提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可能明显提高。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城镇化推进的带动下,“十二五”时期服务业有望加快增长,尤其是金融、信息、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教旅游等满足精神消费的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文章最后说,“十一五”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经济增长“粗放”特点未根本扭转,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现象仍然存在,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长偏快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必需代价,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有些则是体制不顺和制度不完善带来的。“十二五”期间,公共服务、收入分配以及财政金融等方面均有望迎来更有力度的改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