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0-06-22 08:53:07  


金融危机加快中国经济转型
  中评社北京6月22日讯/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市场的理解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例;第二种是引导投资更多地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国固定资本存量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国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周炳林文章表示,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命题,二者所需要的条件和基础并不相同;不宜对消费转型期望过高,经济转型真正的突破口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

  不宜对消费转型期望过高

  文章称,对于提高消费占比的经济转型模式,市场可能期望过高。

  驱动消费增长的基本因素,在于“国民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以及“与消费形成互补关系的基础设施的供给”。在财政刺激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的基础设施供给出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另外制约消费的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微弱,这决定了2010年中国消费需求虽继续增长可期,但对其幅度的期望不宜过大。

  一个长期的误解是,中国消费低的原因在于高储蓄率。一些新的研究发现,造成中国消费占比GDP长期偏低的症结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实际上,GDP中的劳动者报酬在数值上一直非常接近于私人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劳动者报酬在2003年以来的8年时间中,一直稳定于85%的较高水平,这说明“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已经消费得差不多了。

  消费占比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收入占比GDP的份额出现趋势性下降:GDP收入法中的工资收入占比从2003的49.6%下降至2009年的38%;同期居民最终消费占比由42%下降至35%。

  不难看出,提高消费在GDP支出中的占比,意味着需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收入分配中的占比。

  各国经验显示,消费占比趋势性提高的契机,在于劳动力供不应求,出现一轮较大的工资上涨,并由此引发一轮较难治理的通货膨胀。这构成劳动者报酬在GDP中占比提升的前提。日本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上半段以及90年代上半段,韩国发生在1988~1993年。

  而这样的变化中国目前仍未确切地看到,中国近7年实际工资增长率有3年为负,7年平均增长率为-0.6%,由于催化剂尚未出现,谈消费在中国经济中占比的系统性提升,还为时过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