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出击的足坛打黑令人心忧 | |
http://www.CRNTT.com 2009-11-27 11:46:25 |
公安部11月25日在其官网上首次披露了“足坛打黑风暴”的成果。目前专案组已查明,王鑫、王珀、丁哲、杨旭等人,自2006年以来就先后利用商业贿赂的方式,对国内中甲联赛个别场次比赛结果进行操纵。警方认为王鑫等人已触犯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第一百六十四条(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等有关规定,涉嫌犯罪。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司法介入足坛“打黑”备受关注,社会各界也寄予厚望。回顾八年前的足协“打黑”,也曾是轰轰烈烈开幕,最终却冷冷清清收场。龚建平是那次“打黑”的唯一成果。而且,龚的暴露源于他的主动“自白”和退赃——龚是一位“还有良知的裁判”。他的悔改之心成全他的牢狱之灾。至今仍有不少公众为这位昔日的“黑哨”鸣不平,“替罪羊”之说甚嚣尘上。这里的“不平”不是说龚罪不致罚,而是指向那些同样也“黑”甚至比龚“更黑”的裁判、领队、教练、球员甚至足协官员均被“选择性不执法”了。 龚建平案留给足坛的另一个恶果在于,它让“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潜规则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时有“打黑”的风声传出,但事后都悄无声息,无疾而终。 不过最近这起足坛“打黑”之风却有些非同寻常。等待已久的媒体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将“重拳”、“席卷”、“风暴”等语加诸“司法介入足坛打黑 ”之上。等到“王鑫等人操纵球赛案”一公开,媒体反又冷静下来。包括央视在内的一些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条小鱼”来比喻这一个案。的确,这例“足坛打黑第一案”,与公众期待中的“打黑风暴”,尚有不少差距。从公开的信息看,王珀、王鑫等人用二十万元制造假球,又通过赌球赢了十几万元,这与传说中的天价赌资相比,不吝天壤之别。如果足坛黑幕只是些以十万元计的营生,公安机关多年来费尽心力布下罗网,岂非是个笑话? 更应值得警惕的是,“王鑫等人操纵球赛案”并非公安机关自主发现、自主查办的产物,而是源于“出口转内销”式的被动出击。这和当年的龚建平“黑哨案”有着令人惊奇的相似。原来,早在2008年1月7日,新加坡反贪调查局就曾以涉嫌操纵比赛为由,缉拘了辽宁广原俱乐部总经理兼领队王鑫。王鑫在缴纳了保释金之后,扔下7名球员,弃保潜逃返回国内。新加坡警方立即发出国际通缉令,半年后,辽宁警方终于将王鑫控制。王鑫由此成为2009年中国足坛反赌风暴的起点。 公众的忧虑在于,如果没有来自新加坡的这份国际通缉令,中国的公安部门还能否发现,或能否及时发现王鑫等人涉嫌操纵球赛,并有商业贿赂行为?如果没有独立的发现能力,在这起“足坛打黑第一案”之后,公众又怎能期待“第二案”,“第三案”乃至“第N案”? 有媒体报道,广州足协秘书长杨旭、广州足球俱乐部高管吴晓东以及财务总监等人已经被带往沈阳“协助调查”。而进一步的侦查挖掘工作还在后面,究竟还有多少人会牵扯进去,现在还很难预测。此前有另一个消息称,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中国足坛已经有上百人被警方要求“协助调查”。“协助调查”并不表示涉案,一年多来,除了这次的“王鑫等人操纵球赛案”,再无其他已进入司法程序的大案传出,就是证明。就目前的信息来看,放言“风暴”为时过早。 “足坛打黑”已经拉开帷幕,这场从新加坡刮来的越洋之风,到了中国会不会成为一次蝴蝶的振翅?这一追问的答案还需要公安司法部门以更实际的行动来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