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央部门的5170张假发票从哪里来

http://www.CRNTT.com   2010-06-27 08:31:37  


 
新闻链接:

审计风暴后必须要有追责风暴

2010年06月26日07:34 长江日报 李琼 评论员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指出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包括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10.95亿元、多申领财政资金或瞒报收入和资产等6.21亿元、违规收费及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等16.26亿元、接受和使用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1.42亿元。

  问题依然突出,数额依然巨大,但一年一度的审计工作报告引发的社会关注却不复以往的热度。梳理近年来的审计工作报告的报道,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存在的问题没有扭转,但社会舆论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却在逐年递减。不仅社会的感受如此,审计工作报告自身也流露出淡化“风暴”的意味和愿望,不注重个案介绍而注重对政策执行的评价。据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可能不会产生点名批评的轰动效应,但便于阅读者审视问题,很多违法违规问题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审计报告应该更加注重揭示这些问题。

  财政资金本应属于公共所有,政府部门挤占、挪用、造假列支公共财政资金,也本应属于最根本的公共问题而非政府内部问题。着重从体制机制上去解决问题当然是十分良好的愿望,但目前这种趋势的危险之处在于,问题年年重复,而后续的处理和追责却悄无声息,必然使这样的公共问题因为公众的疲惫和失望而归于平常,从而越来越远离社会关注的兴奋点,越来越多的转变为政府部门的内部问题,局限于“发现—曝光—整改—追缴”的内部解决程序。

  审计署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从根本上说,审计活动属于政府内部的自查自纠行为,但是问题在被发现以后却不能脱离社会监督。在审计报告中,我们看到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瞒报收入资产、违规收费、虚假列支均被归结为违反财经制度问题。很明显,上十亿的公共财政流被不合理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所侵占,不仅是一个财经制度问题,更是一个行政违法问题。只将其看作内部操作制度违规而不追究这一行为的相关行政或法律责任,既显得定性过轻,也违背了公共财政的本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