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住台北最让人满意之事

http://www.CRNTT.com   2010-06-11 10:30:41  


台北小巷,另有一种品位。
  中评社台北6月11日讯/《联合报》今天登出作家舒国治的文章“住台北最让人满意之事”,描述居住台北之惬意。文章内容如下:

  有朋自远方来,可陪他们去故宫观赏书画与器物。

  每一两星期可就近去北投、阳明山或乌来泡温泉。

  可打电话预订葱油饼(如四维路“秦家饼店”)或法国面包(如丽水街“珠宝盒”)然后一两小时后去取。有时这些饼是为了第二天拎上飞机去到洛杉矶或东京或法兰克福送给亲友的。

  在城市中任何一地方突然遇雨,皆可能向店家借得到雨伞。

  自境外返台,常可在有些公共场合遇见几十年不见同学,不亦快哉。

  自境外返台,桃园机场之通关,永远最快,从护照缴出到盖好章取回,我从来都不超过三十秒。不亦快哉。

  极多的社区大学有极多实用的课程如瑜伽,如语文,如养生保健,如做菜。

  咖啡店多之又多。要选择聊天的、写作的、抽烟的、逗猫的、或是看窗外的,应有尽有。

  艺术片的戏院近年亦稍增多了。且映外片与老片的影展亦有几个了。

  到朋友家闲坐聊天,时喝茶,时饮酒。更可贵的,还常常可以到半夜。

  冬夜的雨,虽较昔年少了,然偶遇之(尤其回台探亲期间遇上),此时穿鞋下楼,在阴阴冷冷中出门,穿街走巷,东探探西逛逛,最后喝碗豆浆、吃一套烧饼油条才愿回家。

  家庭中烹制狮子头、葱烤鲫鱼、油豆腐细粉、炸虾仁土司,甚至煮酸梅汤,甚至煎荷包蛋,常常颇多做得道地的;哪怕馆子里早已将许多很基本老百姓吃的菜弄得荒腔走板极矣。

  有些地方,多年来留意,偶然经过,居然还是老样子,真教人欣慰。像中山北路一段的“林田桶店”,三段的“福利面包店”,像衡阳路的“联合大药房”、“全祥茶庄”,中山堂广场旁的“上上咖啡”,永绥街上的“中英大药房”,成都路上的“南美”、“蜂大”两咖啡店,迪化街、贵德街的老楼宇仍可见工艺精良痕迹,此种“又逢旧识”感觉,最可贵也。

  有时走经老街老巷,树更大了,墙更颓了,然记忆令它更美了。想起当年居此的学者、公务员、官员等,不少犹能言之,竟像是一小页台北住宅区历史,像泰安街二巷的李国鼎,一巷的马纪壮,济南路二段的孙运璇,齐东街五十三巷的薛光祖。像青田街九巷的锺皎光、十一巷的阎振兴,温州街十八巷的台静农、五十二巷的陈奇禄,以及新生南路三段十九巷的陈启天、和平东路二段十八巷的刘先云。再如仲肇湘、王章清、温士源住的晋江街,程沧波、王常裕住的金门街,钱思亮、薛人仰住的福州街,俞大维、张宝树、黄尊秋住的潮州街,以及萨孟武住的罗斯福路一段一一九巷,更别说现辟为大安路,以前称仁爱路四段卅五巷所谓“名人巷”所住过的蒋彦士、陶声洋、刘阶平等,此等地点,亦未必不会成为将来游人观光的重要风景。

  有时探索老区,可以想像一百年前草莱未辟前的阡陌。像自龙山寺的东墙,取青草巷(西昌街二二四巷),东行进入康定路二七八巷,再进入剥皮寮,即康定路一七三巷,东南进入昆明街二八九巷,南宁路四十八巷,沿龙山国中的南墙,进入中华路八十一巷,向东南直走到延平南路尾端的植物园西面尽头的小池塘。这一段路,便是万华通往古亭的百年前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