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台湾国学教育变迁:日据时代也不曾中断

http://www.CRNTT.com   2013-06-03 16:54:29  


1994年,台湾民间“教改”游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评社北京6月3日讯/“忠孝”、“仁爱”、“信义”,走访过台北的大陆游客,必定对台北的这三条主干道名字印象深刻。如果说蒋家王朝曾经的光复梦体现在台湾的“北平路”、“重庆路”,那台湾对儒家传统的尊重则被清清楚楚地印刻在了这三条以儒家信条为名的主干道上。这些有着鲜明儒家特色的街道命名虽然始于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不过,儒家传统在台湾的根基却并不是自那时起才开始建立的。事实上,台湾的中国文化传统即使在“日据”时期,也未有中断。

民间至今非常尊重读书人

  1895年,根据《马关条约》,清廷将台湾、澎湖割让予日本。日本在台湾实施的是具有民族差别的殖民政治。但在文化层面,由于日本文化本身受中国影响较深,因此在日本统治台湾的早期至中期,尽管一直在推行日本文化教育,但是并不能真正实行“去汉化”。根据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阎鸿中的说法,“日本的读书人学问知识稍高的,都以读汉文、古书为荣,它不可能真正去掉汉文化。到日本统治台湾中期,台湾的士绅家庭,尤其是有声望的家庭,一定都看过古籍读过汉文。只有在日本战败前夕,日本文化政策改变,汉文化才走向衰弱,但不曾中断”。

  在日据时期,从1895年到1919年为止的24年,属于“初期武官总督时代”。在此期间,日本因担心台湾本地对日本的武装抵抗,派送武官到台湾任总督。但到1936年,出于台湾抗日活动逐渐温和等原因,总督开始改由文官出任。“日本前期派到台湾的总督,传统文化造诣都很高,他们跟台湾的士绅阶层有很多合作,关系较好。所以台湾士绅阶层在国民政府到台湾之后反而有失落感,大量外省精英来了之后,他们被边缘化了。后来他们从事很多运动,跟这个背景都有关系。”台湾佛光大学创校校长、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