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卓南生:中日关系奔向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2-04-27 09:05:41  


 
  有曰:“这与日本选民无关;因为,选民关心的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他们对政治家的谈话和史观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此说全面否定了前述从政者迎合选民的说法。因为,认真分析,如果前述说法成立,无疑意味着日本政客越歪曲历史就越有人气。这一来,不但全面否定了“一小撮论”,还令曾在日军铁蹄下过着暗无天日的亚洲各地人民不寒而栗,无助于日本形象的改善。

  有曰:“这是河村的个人见解,而非官方的态度。”

  一名市长在执行公务的官厅(而非“居酒屋”),向到访的南京官方代表团发表的谈话,不能视为官方态度,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于是乎,日本有人(包括部分媒体)批评河村发表谈话的时间与地点不合适(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有日本官方人员私下劝告外宾在到访之前应先做功课,了解预定见面的日本地方官员的立场与史观,以免闹得双方不愉快。前者表面上是义正词严地敦促市长反思,但翻开底牌,其实质内容并非批判河村的错误史观,而是告诫后者应该择地择人而言,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和礼貌;后者则宛如在日本国门口挂上“谨防××”的告示:“来访者安全自负,如有意外或受到伤害,责任自负,与大日本国无关。”

  被誉为井然有序的守礼之邦,其官员却如此这般告诫外宾,不能不多少令人感到意外。

  至于把河村的谈话和其当过侵略军的父亲之亲情情结捆绑在一起,如果是作为剖析河村扭曲史观的根源或背景来解读是可以的,但若由此而得出事出有因,甚至情有可原的论调,或者借此将“河村谈话”断定为孤立的个案,则大有可以争论的余地。因为,按照常理,作为侵略军的子女,尽管我们不认为他们得代替其父辈永背黑锅,但至少应比他人更有羞耻心,哪有将受害者不究既往,或善待其从军的父亲而得出“足见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的道理?

  “河村谈话”在日本是不是孤立的偶发事件?歪曲历史在日本有多大的市场?是政客为迎合爱听歪曲历史的选民,还是选民受日本政客所诱导?这是地方首长的一家之言,还是中央和主流媒体长期酝酿与推动下形成的政治土壤与空气?……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要略为回顾与梳理战后日本对战争反思的思潮及其演变,便一目了然。

  也许,说得再清楚不过的是一名保守论客在1994年5月,时任法务大臣永野茂门田发表“日本侵略无罪论”谈话而被迫辞职后提出的一项策略。该策略是:翻案,被革职;再翻案,再被革职……直到日本的内阁大臣可以自由与公开地为日本的战争行为翻案,而不必再看邻国脸色引咎辞职为止。

  同年10月24日,时任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对日本的南侵是否可称为侵略战争,表示“颇为微妙”。虽经各方抗议,既未收回谈话,也未引咎辞职,遂开了战后日本大臣发表侵略否定论,而不被革职或自动辞职的先河。河村否定南京大屠杀却丝毫未损其政治地位,既反映了日本国内总保守化政治气候与土壤的深化,也标志着日本国内对否定侵略战争之言行的容许范围,已从边缘的“东南亚”,切入侵华战争的“核心”部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