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月刊:民共关系需由培育政治互信开始

http://www.CRNTT.com   2016-04-05 00:05:33  


 
  台湾学者赵春山认为:“光是释出善意,是没办法取得互信的,因为民进党和国民党最大不同在于‘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如果民进党要和大陆取得互信,要把现行论述更进一步。”这就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所在。

  目前看来,要胜选后的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这个民进党否认多年、早已被污名化的政治词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词为载意的话语工具,只要核心意涵不变,改变一下提法,也不是不可行的。如将之变通为“认同两岸一中”的核心内涵提法,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案。

  我们认为,在当前台湾社会充满民粹氛围的情况下,指望民进党和蔡英文能一步到位地化解“统独”这个两岸重大政治原则分歧问题,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台独问题由来已久,民众和政党对此尚未有普遍的清醒认识,在主、客观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势下,非经反复试错,得到足够教训,台湾部分政党和民众是不会轻易改变既有观念的。

  这一切需要时间来改变和验证。那么,在这期间,两岸关系就这么听之任之的僵持对抗下去吗?这显然不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我们认为,当前发展两岸关系首要在于培育政治互信,民共之间若是能够建立哪怕是最初级的政治互信,也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判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政治互信的建立需要通过具体政治事务的实践来逐步达成。台湾“立法院”2月1日启动新会期后,民进党将优先审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此前其党版草案名称为“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涉及对两岸关系的定位。如果拥有多数席位的民进党通过此草案审议,将形同推动“两国论”立法,后果难以想像。作为即将执政的政党,民进党可以通过修改其党版草案的方式,不以“两国论”名称立法,借此表达善意,开启积累民共政治互信的过程。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民共政治互信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可以从一系列具体事务入手,如共护东海、南海主权、不再搞去“中国化”、停止反中宣传等等,积少成多,在互动中累积和加深政治互信,以逐步建构民共良性互动关系,为两岸未来新共识的达成奠下深厚的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