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智库:从港澳经验看两制台湾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19-07-03 00:09:55  


 
  简言之,就“分权论”而言,大抵认为特别行政区拥有或应当拥有与中央人民政府抗衡之权力,强调“抗衡”;而“授权论”强调,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能挑战中央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之权力均来自于中央人民政府之授权。其实,若进一步思考“分权与授权”的矛盾,是源于西方国家主要的“联邦制”、“邦联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与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之间的逻辑矛盾。面对“分权”与“授权”之间所存在的逻辑矛盾,首要是直面矛盾的存在。在讨论“两制”台湾方案的时候更应该纳入这样的思考。在“两制”台湾方案形成过程中,应将“分权”或“授权”的逻辑在“两制”台湾方案中更为凸显。可以从制度层面挤压之后所谓的“灰色地带”,进而降低产生新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

  在“两制”台湾方案形成过程中,对“分权与授权”的讨论其实同时具备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而言,“授权与分权”与国家宪政秩序密切相关;从现实层面而言,“授权与分权”在“两制”台湾方案的讨论不仅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台湾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会直接影响“两制”台湾方案在台湾社会的接受程度。

  二、增量改革:“两制”台湾方案形成之路径

  “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建构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存量改革,一是增量改革。所谓“存量改革”就是对于现状的直接改革,也就是大规模触动、打破存量、翻转现状的改革;“增量改革”则不直接接触动现状,而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扩张成分的改革。〔8〕详言之,“存量改革”是指对旧体制进行全面的实质性改革,通过激进手段在短时间内以新体制取代旧体制,其对象是既有的现状即存量;因此它含有推翻现状、再造秩序的意思。“增量改革”则是保存和维持现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和集聚新成分、新因素,特别是新的体制性成分和因素,以达到改革的效果。〔9〕增量改革有个前提,就是“存量”不变。对两岸来说,存量就是过去的基础,比如“一中”,比如台湾事实的治权等;增量就是从存量基础上再扩大,例如以前大陆叫“一中原则”,现在叫“一中框架”,不管是叫架构或框架,都比过去更宽容,更有弹性。〔10〕

  “增量改革”的概念由李义虎教授提出。〔11〕他认为,构建台湾模式的合理路径应该采取增量改革而非存量改革的方式。大陆经济改革现在强调的是创新思维,因此两岸也可借用“存量不变情况下,以渐进增量改革方式”,来面对未来的议题。由于长期以来两岸双方关系发展过程中存量过大,问题积重难返,解决绝非一日之功。如果对两岸关系进行激进式的存量改革,肯定马上带来两岸关系的动荡失序,陷入政治僵局或危机,并造成各自内部的紧张,究其原因乃是两岸各自的现有存量发生了严重对抗。〔12〕

  较之“存量改革”笔者更倾向认同“增量改革”的路径思考“两制”台湾方案。理由有二,其一,留有空间,足以讨论;其二,两岸社会更易接受。“增量改革”,简言之,是在现状之基础上做“加法”,构建出一个新的国家权力结构的框架。一方面,开辟了一个“场域”进行讨论。这与政治学“治理”理论的内在逻辑相似。“治理”理论是以协调、协商、沟通的方式,来达成政策的目标,强调自下而上的方式形塑出政策。台湾学者或官员都已经普遍接受“治理”的思考逻辑。“增量改革”给双方协调、协商、沟通留有充足的空间足以想像。当然,在彼此讨论过程中“两制”台湾方案的权威感也可增加。以此逻辑,会面临到一个问题,如何让双方来协调、协商?唯有社会民意。这也要求两岸社会更是需要持续深入的融合发展。有了经济融合、文化融合与政治融合,两岸自然融为一体,和平统一必然达成。〔13〕另一方面,通过协调、协商、沟通的方式进行“增量改革”,尤其是台湾社会对“两制”台湾方案的接受程度会更高。

  综上,以“增量改革”为路径,在“一中原则”之下,在此基础之构建“分权”、“授权”抑或是其他形式的国家结构形式对于解决台湾问题都值得肯定。那么,在回答完“授权与分权的现实与理论意义”与“分权与授权的构建路径”后,面临如何构建的难题,这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所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