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陈建强语中评:本土意识不应化作政争手段

http://www.CRNTT.com   2016-03-25 00:13:30  


 
  中评社:你如何评价“分离势力”和“恐怖倾向”的定性?

  陈建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秦朝一统天下开始,中国就实行大一统的体制。即使是国族沦亡、朝代更迭,大一统的思想亦从未消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核心。以香港为例,自秦始皇收复百越,置南海郡,将今日香港的地界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开始,香港就在中国之内。就算英国当年强行侵夺,最终也是以租借地的形式与中国进行谈判,并以香港回归作终结。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不会接受分离势力,大一统永远是国家的主基调。

  中国近代曾出现藏独、疆独、台独,以致港独的逆流,这些逆流获得外国资助力撑,亦曾经一度风风火火,但结局呢?这股逆流还有市场吗?香港由被割裂到重回归,还会受这些言论蛊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我们仍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沦为政客的筹码。

  至于“恐怖倾向”,则明显是针近期节节上升的抗争手段。如果有人坚执要采取“发癫”的手法,那只能盼望他们能在最终碰壁之后回头,避免要我们目送一程,合十祝祷。其实,目前所谓“分离势力”和“恐怖倾向”,其特性都是非常简单的,前者标明抗拒国家和民族认同,以中国的情况为例,就是身为中国人、流着中国血,却甘愿以不同的理由,担任“反中走狗”,要将完整的国土崩析瓦解、四分五裂。大家愿意接受吗?

  要实现港独,谈何容易,香港凭什么?我完全看不懂。但是相关人士在“斋吹捧”之余,可否提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果只是“离地式”的政治愿景,任由港独思潮蔓延,企图将全港的福祉绑在火药架之上,由此造成的震荡,“两制”肯定会首当其冲,更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灾难,到时全港都会遭殃。

  中评社: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曾经指出,本土意识可推动香港变得更好。你如何对比这一论述中的“本土意识”和“本土”派的主张?

  陈建强:爱护本土,理所当然,但把吾土吾民的爱乡情怀,化作族群撕裂的政争手段,则属天理不容。在中国,“本土”一词早见于西汉的《尚书正义》,意指所生所长的地方。本土意识则如最新一期《港澳研究》的论文所言,是市民对乡土的归属感,是社会得以传承存续的基石;基本上就是源于血浓于水的纯朴珍爱,绝对不等同反抗中央、割据山头自立,甚至采取敌我拚搏的政治撕杀。

  前年的“占中”,为社会撕裂和无政府化种下祸根,更把“本土”主义带入歧途,将一己的“本土”情怀,凌驾于其它价值,例如民主、人权、平等、法治、制度及族群和谐等,形成典型的狭隘民粹主义,完全谈不上是什么“本土”主义。

  目前所谓的本土主义(localism),其实是源于上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开始失效时所萌发的逆反思潮,其中强调本土文化、争取本地优先,主张从社区的层面,重新构建民众与政府之间在政经社会的新关系,并引伸为抗衡国家主义、全球一体化等主流意识型态的另类思路,但在国际间从未形成气候,只属个别人士的小众图腾,与强调体制和法治的西方民主和包容海纳的中华文化大相径庭,我们需要狗尾续貂吗?

  破坏容易建设难,到目前为止,香港所谓的“本土”,除了不停否定现有观念价值的标签口号外,可曾提出正面的定义,提出什么“本土”愿景?“本土”优先可有什么内容和路线图?“本土”派运作多年,可曾带来什么实利?

  中评社:你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香港的本土意识是否有值得发挥的地方? 

  陈建强:我不愿浪费时间进行“空对空”的groundless(无根据的——记者注)式对话。香港目前的所谓“本土”派,连什么是本土、如何维护本土,以及维护本土有什么用都未搞清楚,连入门的ABC都未有。一切都只是个别有心人的借题式发挥。对此,外界不应也无法理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