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涛:如何解读李克强的博鳌讲话

http://www.CRNTT.com   2014-04-15 10:55:30  


 
  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等措施,不少人对此的理解是新一轮“刺激”开始了。仍然按照“穿新鞋,走老路,搞刺激”的思路来解读本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要想靠刺激来拉动经济,且不说刺激的后遗症,以目前中国经济现状,能否被刺激起来都是一个问题。

  实际上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就明确表示——“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我们权衡利弊,认为这无助于解决深层次问题,因而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

  经济要盘活,调控要灵活

  随着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如何保证实现本届政府的既定目标,成为李克强总理的新挑战。李克强经济逻辑的核心是“活”字,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减法和加法,激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减”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就是加强政府对于市场的监管,以保证市场契约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通过明确经济运行的目标区间,在稳定预期的同时激活微观信心,李克强经济调控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提出了经济调控的区间。李克强总理上任伊始就提出将采取“上下限”的经济调控,“下限”就是保就业;“上限”就是防通胀。也就是,就业和通胀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经济政策就不会出现方向性调整。

  第三,需要通过“破立并举”来搞活有增长保证的结构转型。李克强的做法显然不是人们所讨论的“先破后立”的策略,而是采取了“破立结合”。

  “破”就是通过容许一些信用事件在小局部发生,来重新树立市场契约精神,例如,“11超日债”打破了刚性兑付,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第一只违约债券,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出了问题,政府必救”的反市场出清的潜规则。而“立”则是通过一些创新手段,将看似无解的存量问题“盘活”。例如,4月2日国务院会议上有关国开行定向发行住宅专项金融债券的解决“棚户区”改造资金支持的政策。

  通过对李克强总理一年多施政的梳理,已经能够较为清晰地理出他的经济调控逻辑,那就是经济要盘活、调控要灵活,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