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大上海,你被谁“抛弃”?

http://www.CRNTT.com   2009-02-19 07:48:28  


 
  现在看来,由英特尔浦东工厂西迁开始,新一轮的制造业外迁,或将揭开大上海产业结构第二次“拐弯”的序幕。 

  与刘敏们对英特尔封装厂撤离上海的无奈和担忧意见相左,在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专家杨建文眼里,既然上海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势在必行”,阵痛必须要经历,那就不如让它来得早一些。 

  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智囊,杨建文认为上海作为制造业基地的第二次“拐弯”几年前已经开始:“目前上海的发展仍然需要制造业。但应该给这些制造业贴上一个‘先进’的标签,必须至少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这意味着上海市政府从几年前开始就对制造业的升级有了一定的准备。杨建文分析称,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全球采购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上海过去以配套设施齐全吸引外资制造业落地的优势不再突出。2003年,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对工业用地的审批把关更严。土地成本的飙升使企业的要素成本大幅提高,而传统制造业是成本驱动,此类制造型企业离开上海成为必然。 

  对于制造业的转移趋势,上海市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以英特尔所在的外高桥工业园区为例,2008年9月10日,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这是30年来外高桥集团公司首次走出上海。伴随着崇(明)启(东)大桥在2010年建成通车,上海和启东之间的车程只有一小时。而启东5平方公里的土地,为破解上海的厂房、土地、能源资源等瓶颈制约、应对商务成本升高奠定了基础。 

  针对这一模式,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了调研报告。浦东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庭辉称此模式对上海的工业园区以及制造业升级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解放日报》有评论指出,上海“十一五”规划中,社会投资总量为1.5万亿元~2万亿元;投资的三个重点之一就是制造业基地。这意味着,制造业仍将在上海的经济形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为内需服务的装备工业,将成为新兴制造业的突破方向,成为上海经济的新“发动机”。 

  那么,作为目标瞄准顶级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为何服务业仅占GDP的50%左右,而制造业可以平分天下? 

  有学者提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应该继续保持自己的第三产业发展之路、而不该分心去大力发展制造业的言论,否则上海早离现代服务业城市的距离更近。 

  杨建文对此的观点是:“服务业的发展要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作为现代的生产型服务业更是如此。”上海一直学习的榜样——伦敦,也是经历过大制造业时代而今才成为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城市,可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伦敦当年的机器轰鸣声?(记者:董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