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光阴任苒。人生还来不及品味青春的美好,转眼步入了花甲之年。在慢慢变老的路上,该如何应对自己的未来?而作为子女又该如何更好地关心暮年的父母?家中老人的经历,让我有所思考感悟。
1. 高寿父亲的乐活通透是最好样板
讲到我的父亲,满怀敬意。每每想起老人家,内心很感慨,父亲的暮年生活对我启发很大。
九旬高龄的父亲,同学朋友还健在的已聊聊无几。而父亲仍然身体硬朗,还能骑行锻练,种菜耕作,热爱音乐,喜欢园艺……手机、二胡、六角琴、电子琴及屋檐下鸟笼里会唱歌的画眉和八哥是老人的贴身伙伴;家里时常琴声缭绕,房前屋后鸟语花香,前庭后院的菜园子,老人种植的各色时令蔬菜郁郁葱葱,这些排遣了老人不少暮年的孤独与寂寞。父亲戴着老花镜手机阅读,瞭解天下大事;利用微信联络亲朋好友,与年轻人一样,时常活跃在我们王家大院家族微信群里,给予亲人们满满的正能量。
父亲写诗作赋寄托情感与人生感悟。最近又见其新作:“人生九十强支持,帘卷西风烛半支。传语儿孙好看待,眼前光景不多时。”诗中读到了老人的坚强和对老去的无奈,寄语儿孙关爱老人时不待人。“人生就像一出戏,有开局,有高潮,有落幕。不管舞台上多么热闹非凡,多么人欢马叫,最终还是曲终人散,归于平寂。”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也是九旬长者的大彻大悟。“悠悠岁月至九旬,往事如烟脑海巡。风雨兼程多感慨,春秋迭转倍思亲。曾经壮志豪情在,今日安然意趣真。笑看人生荣与辱,心怀感念度光阴。”这首诗写出了老人平和通透的心境,也读到了父亲暮年对我母亲的思念。“一生从教,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满枝;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四方。”老人从教一生的写照。
老父亲心如明镜,看问题站得高看得远。记得我退休之时,因受早年企业工龄的影响,感觉自己的退休金受到了不公待遇,内心纠结着找父亲倾诉。老人听了却云淡风轻地对我说:“钱多一点少一点不影响什么,我们有退休工资的人,要命长才拿得久拿得多,人生拼的是健康长寿……”父亲的一席话让我醍醐灌顶,心里便释然了。父亲看问题的高段位,让自己心胸宽广,减少了许多烦恼。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勤劳俭檏,生活规律,远离不良嗜好,珍惜亲情友情。晚年注意养生,适度运动,做做家务,种菜养花养鸟,热爱音乐,自娱自乐,闲时会会老友。暮年老伴离世了,接受现实,避开纷纷扰扰,回老家随小儿子一起生活,调整心态,不操心儿孙事,不想未来事,不躁不急,坚持阅读学习,保持着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父亲说,一个人思想丰盈,内心安宁,方能享受当下时光,过好每一天。这是一种历尽千帆之后的恬然宁静,是无法被岁月侵蚀的人生智慧,一位普通平凡的客家老人,简简单单地活成了人生赢家。
我想,一个人的健康长寿总是有理由的。父亲的长寿秘诀其实就是“简单”两字,简简单单的心情,简简单单地生活。
首先是精神简单。父亲悟透了人生,心态好,懂得排遣寂寞,享受独处。深知在生命的旅途中,真正能陪伴到最后的只有自己,孤独是人生常态。懂得与自己相处,把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喜好,内心平静,删繁就简,回归安宁。
其次就是生活简单。父亲的晚年生活,回归自然,每日遵循时辰做该做的事。休按人体生物钟,顺天时而为规律作息;食五谷杂粮,青菜瓜果,粗茶淡饭荤素有节;衣着棉麻布衫,乾净整洁,舒适得体。同时,适当运动健身,劳逸结合,情有所托;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日子淡然清欢,松弛无忧,从容徐行。顺应自然规律,必然会得到自然的反哺和滋养,这种简单平衡的生活状态,让父亲深受其益,身心健康。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晚年生活没有范本可以复制。我也在奔赴老去的路上,也将面临许多挑战,怎样活出晚景的安好,父亲的样板给了我一些启示与感悟,而我又悟出了什么呢?
首先,保持好心态,安排好日常生活。生活不一定时时如人所愿,但自己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度过人生。退休了,曾经的职业生涯无论辉煌与否,都已成了过往,摆好心态,回归家庭。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关注家人,关注自己的健康生活;把曾经的职场智慧和能力,转向日常生活,学习欠缺的生活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书,不懂的东西书上都能找到答案;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用心专注自身,在自洽的节奏里,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经济上作些养老储备。养老不能没有钱,但有钱的老人日子又不一定能过好。老年生活不宜过于节俭,饮食荤素搭配,作息规律,衣着打扮得体,合理开销也会让人心情愉悦。
其次,作好心理准备应对晚年的种种变化。经历过家里老人的遭遇,我的体会特别深刻。如对意外事件的接受。或许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足以颠覆老人现有的生活状态。突如其来的意外变故,往往会让老人措手不及,许多当事老人无法接受现实,一直困扰纠结:“为什么会这样?本来我的日子过得好好的。”老人对自己老去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若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意外出现时,精神崩塌便无法应对变故后的生活。即使子女孝顺,尽力帮助,老人暮年晚景的日子也过得不如意。
如身体衰老带来的系列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在走下坡路,会面临疾病的挑战。小病小灾增多,也会有退行性不适。父亲说,人老了,好好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有时会莫名奇妙地感觉到情绪低落焦虑,全身不自在。衰老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身体机能全面退化,精神状态也会变差,容易情绪波动。这不是老人娇情,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退化反应。所以,老人晚年的生活情趣很重要,有兴趣爱好,有三三两两的知心朋友,可以分散注意力,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如晚景孤独问题。到了晚年繁花落尽,冷暖自知,孤独是老人的常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学会独处很重要。其实人生不论与谁过,最终都是和自己过,所以,接受孤独是每个人在老去路上的必修课。
“直面衰老,体量无常”站在“衰老”这个宏大议题前,我们难免会再次柔弱沮丧恐惧。似乎每个人都需要灵魂修炼,才能坦然面对生命的节目,安顿好不安的心。但许多人忽略了中老年人“从成熟到衰退”的这部分成长课题,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纪便停止了成长的脚步。然而,步入人生后半场的中老年也需要接受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现实,理解个体从成熟到衰退的心理变化,这不仅是对自身个体的深刻认识,也是对生命多样性的哲学思考,接受人生非完美的成长跨越。
我们跑不赢时间,争不过岁月,无法改变老去的现实。面对人生的难题,唯有知其无可奈何而安知若命,以最好的心态,让自己体面从容地老去。在变老的路上,选择一种安然自洽的方式,轻盈自在地享受晚年光景。
2. 孝顺老人是一门学问
敬老话题也是我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子女该如何与家中老人相处才能融洽舒适?怎么做才是对老人最好的孝敬?我自问反思。
母亲和我的公公走了的这些年,我常常会回忆与老人在一起的时光,回想与老人相处中的点滴故事,心中有欣慰,也有遗憾。这些经历让我开始更深层次地思考子女与老人的关系问题,有所感悟:
及时行孝很重要。助力实现老人的心愿,是及时行孝的一种方式。老人一生总有自己难以实现的愿景,或许很高远,或许简单平凡。无论愿望大小,若是在子女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到,应该尽力成全老人。值得欣慰的是我夫妻俩很努力地为公婆和父母做了一些事情,圆了公婆和爸妈的梦。如,抓准了时机为父母创造条件,让老人及时搬回县城生活,让俩佬晚年过上了一段安逸自在的日子。又如,公婆心心念念想盖新房,我们竭尽全力实现老人的心愿,改善婆家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公婆晚年的生活品质。乔迁新居的那些年,公婆的日子过得喜气洋洋,尤其是我的公公,更是扬眉吐气,幸福感满满。现在回想,感觉这些辛劳付出非常值得和有意义。实现老人心中的梦想,我想也是一种尽孝吧。
从细微处关心老人。把老人当孩子来看待,孝敬就能落到实处。平时,多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多留意老人,常与老人聊聊天,注意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或许一句话一个药瓶就可发现老人的健康风险。平时有需要的物品,主动为老人提供。我回老家看望老人,会仔细观察老人的生活状况,有需要的就帮他们买,大到家中大件物品,小到菜品衣物。老人有钱,但节俭。婆婆受身边朋友影响,热衷于保健品补钙降脂保膝。我知道这些东西主要是精神安慰,不一定有多大的效果,但只要婆婆喜欢就从国外背回或寄回。我有回去都会留意检查婆婆保健品的瓶瓶罐罐,担心她吃过量,担心她被忽悠私自购买吃错药。
孝顺老人是一门学问。孝顺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孝”是侧重生活上的关心,而“顺”是指满足老人精神上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现实中孝顺也有难点。一方面,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阅历、认知边界和处事方式,有自己的朋友圈。有时年轻人认为好的事情,老人不一定认同,家人讲的道理,不一定听得进去,而外面大爷大妈说的就是真理。若遇到老人有个性,强势固执,无法沟通交流,极易引发矛盾。另一方面,老人的难处年轻人无法真实体验,没有亲身经历很难换位思考来真正理解体谅老人。这些都是子女与老人相处的难点问题。
我有位好友对老父亲非常孝顺,他在送走老人后,却由衷地感叹:“孝敬不难,顺从不易”。
反思自己与老人相处,也有些遗憾。虽然力所能及为老人做了一些事情,但也做得不够。我公公最后生病住院及康复的两年多时间,孩子们全心全意照顾护理,但精神上却难以与老人沟通。每次老人闹情绪,我想尽办法做工作也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现在反思,双方都有原因。老人有许多想法,不愿意吐露心声;而子女无法完全理解老人的精神需求。我仅知道老人身体不好,但不懂病重之时最真实的个人体验,也无法知道老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我母亲暮年摔倒,我也尽力照顾,但完全体会母亲摔倒后的感觉,也是在去年自己雪地摔伤之后,才真正理解母亲当年那种无助、恐惧、痛苦和生活上不方便带来的煎熬。
老去是全方位的衰退。人老了,会体衰多病,思维退化,认知受局限,自信心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年轻人对老人要有更宽广的包容心。日常小事,尊重老人的意愿,只要开心就好。涉及健康安全等原则性大问题,晓之以理,多留意老人的生活细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精神层面,平时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照顾老人的心理感受。子女在老人面前不强势,凡事好商量,对老人好好说话是对老人精神上最大的呵护,也是现实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养老敬老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各家也有各家的情况。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子女不容易,家庭不容易,老人更不容易。亲人之间包容体谅,理解尊重很重要。为人子女关心照顾父母是责任使命,也是我们客家人的传统美德。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